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西北内陆中心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空间及其社会效应——以兰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07 17:17

  本文关键词:西北内陆中心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空间及其社会效应——以兰州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低收入人口 属性特征 空间分布 聚居类型 社会效应 兰州


【摘要】:以兰州市各街道的低收入人口为研究对象,根据2013年6月进行的兰州市居民调查问卷和棚户区统计数据,借助Arc GIS10.0、SPSS平台,综合运用数理统计、反距离空间插值、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揭示兰州市低收入人口的属性特征、空间分布、聚居类型及社会效应。结果表明:在社会属性方面,低收入人口主要是低龄、低学历、下岗及退休、无职业且家庭结构较复杂人口;在空间分布方面,低收入人口"西高东低"分布不均衡,呈现"多中心"组团结构,"核心—边缘"特点明显;在聚居类型方面,可将其居住空间划分为原住型、流动型和移民型;在社会效应方面,带来空间分异、居住隔离、资源剥夺和公共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建议通过调整福利政策、倡导混合居住、拓宽就业渠道和加强规划引导等措施加以消解。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低收入人口 属性特征 空间分布 聚居类型 社会效应 兰州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28)
【分类号】:C912.81;C924.24
【正文快照】: 城市贫困问题是世界各国城市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西方学者对此历来相当关注,对城市贫困人口的居住空间及其后果的研究较为成熟,认为发达国家城市内部已经明显分化为高级住宅区、绅士化区、城郊区、租屋城区和被遗弃的城区(即城市贫困人口的集中区)。城市贫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露光;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贫困人口分布状况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2 张高攀;;城市“贫困聚居”现象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3 侯敏,张延丽;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城市;2005年03期

4 陈涌;城市贫困区位化趋势及其影响[J];城市问题;2000年06期

5 杨红平;宋伟轩;;保障房空间布局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年03期

6 陈果,顾朝林,吴缚龙;南京城市贫困空间调查与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7 袁媛;吴缚龙;许学强;;转型期中国城市贫困和剥夺的空间模式[J];地理学报;2009年06期

8 刘玉亭;吴缚龙;何深静;李志刚;;转型期城市低收入邻里的类型、特征和产生机制:以南京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9 袁媛;许学强;薛德升;;转型时期广州城市户籍人口新贫困的地域类型和分异机制[J];地理研究;2008年03期

10 谌丽;张文忠;党云晓;余建辉;;北京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空间分布、演变与聚居类型[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立磊;董晓峰;于琳荣;;基于RS·GIS的兰州盆地LUCC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2 陈光金;;中国城镇贫困的主要经济社会特征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周旗;我国西部城市增长与形成机制变化初步研究:以宝鸡市扩展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4 耿黎辉;我国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22期

5 夏宏玉;高燕;;城市化背景下居住空间分异现象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涵;黄丽;;城市滨水旧区空间重构的瓶颈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长风新村街道沿河旧住区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高云虹;;西部地区大中城市贫困问题研究——以兰州市为例[J];财经科学;2007年03期

8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Ⅰ)[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9 陈艳;;城市住宅居住隔离现象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10 李晓蕴;朱传耿;;我国对城市社区分异的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祥坤;范嵘;高峰;;基于资源整合的河谷盆地型地区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研究——以梅州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邓晓莹;;浅议城市居住区的分异现象[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余佳;;大都市居住空间分异:顺其自然还是主动限制[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4 熊洋;;浅谈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居住空间分异现象[A];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C];2008年

5 张奇林;;中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述评[A];社会保障问题研究[C];2000年

6 袁媛;王磊;;关注位于边缘的城市贫困人口——小康社会城市规划人本主义的再定位[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袁媛;王磊;许学强;;基于社会剥夺理论的城市贫困空间研究体系[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姚秀利;;近百年来大连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邹兵;周丽亚;张建荣;;面向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供应模式与空间布局探究——以深圳为例[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胡丽娜;赵乐东;;河谷型带形城市空间布局初探——以山西省中阳县城市总体规划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2 王婷;中法移民聚居区更新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娅丹;空间形塑与日常生活实践:汉口内城社会生态及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赵延东;下岗职工的社会资本与再就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张俊芳;中国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朝明;中国转型期城镇反贫困理论与实践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9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杨上广;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黠;中国货币政策的收入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韩秀伟;城市居住空间贫富分异现象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3 吕雪梦;基于住宅选择视角的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温富荣;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孙磊;劳动者收入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李晨光;基于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城市贫困空间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翟文;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亚杰;基于居住融合的城市保障性住房规划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李林;青岛市住房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10 刘勇;济南市居住空间分异度的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磊,徐祥生;城镇贫困人口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于子江,海热提,帕拉提;乌鲁木齐土地环境容载力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2年05期

3 袁远,海热提,马映军;新疆绿洲环境容量计算[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4 徐晓军;我国城市社区走向阶层化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市两典型住宅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0年04期

5 任平;;空间的正义——当代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的基本走向[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5期

6 虞蔚;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J];城市规划;1986年06期

7 邱友良,陈良;外来人口聚集区土地利用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8 吴启焰,崔功豪;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9 冯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动人口研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10 单文慧;不同收入阶层混合居住模式——价值评判与实施策略[J];城市规划;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树超;关注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特征[J];职教论坛;2003年13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晓昕;基于多属性特征的时态近似周期挖掘和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358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358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f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