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MCMC方法的我国人口死亡率预测
本文关键词:基于贝叶斯MCMC方法的我国人口死亡率预测
更多相关文章: 死亡率预测 贝叶斯MCMC方法 Win BUGS编程
【摘要】:鉴于我国人口死亡率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实际和传统Lee-Carter死亡率预测模型两阶段方法存在的误差累积问题,本文采用贝叶斯Markov Chain Monte Carlo方法来预测我国人口死亡率。通过Win BUGS编程,文章在一体化框架下一次性给出模型的参数估计和未来死亡率的预测值。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贝叶斯方法不仅有效减少了数据质量问题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参数估计的稳健性,而且有效克服了参数估计和预测分开进行的弊端,在BIC值和残差项方差等模型选择标准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关键词】: 死亡率预测 贝叶斯MCMC方法 Win BUGS编程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4NDJC097YB资助
【分类号】:O212.8;C924.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口死亡率都经历了持续性的下降,特别是在老年阶段。这种死亡率的改善超过了大多数养老基金和寿险公司的预期,给其偿付能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造成了一种无法用传统的风险积聚方法消除的系统性风险,即长寿风险。为了应对长寿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军;任文东;;有限数据下Lee-Carter模型在人口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J];统计研究;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颖媛;刘贯春;;两因子随机死亡率状态空间模型及长寿风险测度[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4年05期
2 孙佳美;刘志鹏;;动态死亡率下寿险公司的准备金风险分析[J];保险研究;2014年09期
3 段白鸽;;动态死亡率建模与长寿风险量化研究评述[J];保险研究;2015年04期
4 范勇;朱文革;汪丽萍;;用带趋势的ARIMA模型分年龄预测死亡率[J];保险研究;2015年05期
5 王晓军;米海杰;;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模式选择的实证分析[J];经济管理;2013年06期
6 王洁丹;朱建平;付荣;;函数型死亡率预测模型[J];统计研究;2013年09期
7 米海杰;王晓军;;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调整机制研究[J];统计研究;2014年05期
8 王晓军;赵明;;中国高龄人口死亡率随机波动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14年09期
9 王晓军;米海杰;;养老金支付缺口:口径、方法与测算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年10期
10 黄匡时;;Lee-Carter模型在模型生命表拓展中的应用——以中国区域模型生命表为例[J];人口研究;201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贯春;岳意定;贺磊;;两因子随机死亡率状态空间模型及长寿风险测度[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2 刘贯春;岳意定;贺磊;;两因子随机死亡率状态空间模型及长寿风险测度[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茜;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因素与定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2 王洁丹;人口死亡率水平的数量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3 周凤珍;中国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如宾;关于美国、澳大利亚的人口死亡率下降趋势的研究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2 赵文;我国长寿风险分析[D];山东财经大学;2014年
3 刘立;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寿险公司面临的长寿风险及其应对策略[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4 张超欣;基于Lee-Carter模型的男性人口长寿风险分析[D];广东财经大学;2013年
5 黄洋洋;河南省人口死亡水平和期望寿命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6 何兴凤;带双误差Lee-Carter模型在新农保中的运用[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猛;王晓军;;Lee-Carter模型在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与改进[J];保险研究;2010年10期
2 祝伟;陈秉正;;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预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4期
3 王晓军;蔡正高;;死亡率预测模型的新进展[J];统计研究;2008年09期
4 卢仿先;尹莎;;Lee-Carter方法在预测中国人口死亡率中的应用[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5 李志生;刘恒甲;;Lee-Carter死亡率模型的估计与应用——基于中国人口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娟;康宁;张希娜;;权马尔可夫链在人口死亡率时序误差预测中的应用[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8年01期
2 祝伟;陈秉正;;中国城市人口死亡率的预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4期
3 田正雄;王燕;;青藏高原人口死亡特征简析[J];青海科技;2004年01期
4 杨瑞敏;;年龄、文化程度、婚姻、职业与人口死亡率的关联模型[J];西藏科技;2006年10期
5 王丽荣,雷隆鸿;天气变化对人口死亡率的影响——以广州市和上海市为例[J];生态科学;1997年02期
6 ;第一现场[J];科学生活;2007年09期
7 郝君富;王亚柯;;人口死亡率顺经济周期波动之谜——基于环境污染角度的解释[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8 郑玮;柴柯辰;钱林义;;同出生年死亡率相关性效应下的长寿债券定价研究[J];应用概率统计;2014年01期
9 叶凌;;老年医学的研究动向[J];科技简报;1981年03期
10 刘磊;;生活环境决定死神来了? 各路专家解读寿命密码[J];世界博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钟朝晖;刘达伟;;重庆市主城区人口死亡率的时间序列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4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记者 冯舒玲;宁夏人口死亡率居全国最低水平[N];宁夏日报;2006年
2 郜婕;“死亡地图”:死亡率揭示活信息[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3 ;40-75岁年龄段美国人口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发达国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郜婕;英国学者编制死亡地图[N];四川科技报;2008年
5 记者 潘莹;新疆:人均寿命60年来增加40岁[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于宏建;俄罗斯鼓励多生育[N];人民日报;2006年
7 实习生 彭博 本报记者 张巍 叶勇;60年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42.57岁[N];哈尔滨日报;2009年
8 南方日报评论员;让专家论证成为“有责论证”[N];南方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如宾;关于美国、澳大利亚的人口死亡率下降趋势的研究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2 余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率的族际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张倩倩;中国人口死亡率的地域差异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4 曹文书;日本和俄罗斯分性别死亡率随年份变化趋势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5 谷雨婷;中国人口死亡率预测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王婷婷;死亡率模型的拓展研究和中国人口死亡率的预测[D];浙江大学;2014年
7 芮伟;基于Lee-Carter模型预测中国人口死亡率[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刘晓冬;ARIMA模型与GM组合模型预测中国人口死亡率的研究[D];潍坊医学院;2009年
9 张凤;基于随机模型的年金成本与风险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73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67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