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口论文 >

失独家庭心理调适的个案介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4 19:57

  本文关键词:失独家庭心理调适的个案介入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失独家庭 心理调适 社会工作


【摘要】:我国在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我国人口的增长,同时也造就了“独生子女家庭”的产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独生子女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发生意外,就会形成“失独家庭”。“失独家庭”近些年来开始引起政府、社会媒体和学者们的注意,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其面临的困境不仅是缺乏保证性的物质来源,也包括失去后代的陪伴、被社会歧视、缺乏精神慰藉等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历经丧子之痛的“失独父母”往往会不堪丧子之痛受到的精神打击,造成深刻的心理和精神问题。而随着“失独家庭”的增多,“失独父母”所遭受的困境也更多地引起社会的关注。本文从社会工作和心理调适的角度出发,依据社会工作以及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宗旨,以L市某小区一位“失独母亲”王阿姨为案主,对其所遭受的困境进行介入,并最终使案主王阿姨从轻度抑郁中得到缓解。本文首先对有关失独家庭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进行了参考,对社会工作、“失独家庭”、增能、社会支持等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基于此结合王阿姨的困境,认为有必要通过社会工作并采取心理学方法进行个案的介入。在前期接触中,我发现案主王阿姨在丧女之后精神深受打击,处于终日发呆、不出门、对生活失去信心的状态,经过测定可判断其为轻度抑郁。在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后,社工对案主王阿姨的具体情况进行了了解,认为具有帮扶的可行性,同时制定帮扶计划。帮扶工作历经两个月完成,通过八次的介入工作,逐步引导案主走出家门,引导案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发动案主亲友实施帮扶陪伴计划,陪同案主观看疗伤题材的电影,陪同案主学习刺绣,以及陪同案主去寺庙祈福等活动,使得案主最终敢于认清女儿已经去世的事实,并勇敢地参与到社区老年人的活动中去。文章最后对整个的帮扶过程进行反思,评估该个案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案主所发生的改变,提出有效帮助“失独家庭”的对策和措施。本文是对个案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探索性研究,希望能够在帮助“失独家庭”方面提供一点点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失独家庭 心理调适 社会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24.21;C912.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意义10-11
  • 1.2.1 理论意义11
  • 1.2.2 现实意义11
  • 1.3 研究综述11-15
  • 1.3.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1.3.2 国内研究综述12-15
  • 1.3.3 文献述评15
  • 1.4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15-16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研究内容15-16
  • 1.5 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16-20
  • 1.5.1 相关概念16-18
  • 1.5.2 理论依据18-20
  • 1.6 创新点20-21
  • 第2章 失独家庭的形成原因、困境及介入失独家庭帮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27
  • 2.1 失独家庭的形成原因21-22
  • 2.1.1 计划生育21
  • 2.1.2 疾病与灾害21-22
  • 2.2 失独家庭面临的困境22-24
  • 2.2.1 心理和精神的创伤22-23
  • 2.2.2 健康状况的困扰23
  • 2.2.3 社会歧视23
  • 2.2.4 养老风险23-24
  • 2.3 介入失独家庭帮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4-27
  • 2.3.1 必要性24-25
  • 2.3.2 可行性25-27
  • 第3章 个案介入失独家庭的具体过程27-45
  • 3.1 案主基本情况介绍27
  • 3.2 接案与建立关系27-30
  • 3.2.1 建立关系前期28-29
  • 3.2.2 建立关系中期29-30
  • 3.2.3 建立关系后期30
  • 3.3 资料收集并对案主问题预估30-33
  • 3.3.1 资料收集31-32
  • 3.3.2 问题的预估32-33
  • 3.4 制定服务计划33-34
  • 3.5 介入的过程34-43
  • 3.5.1 第一次介入35
  • 3.5.2 第二次介入35-37
  • 3.5.3 第三次介入37-38
  • 3.5.4 第四次介入38-39
  • 3.5.5 第五次介入39-40
  • 3.5.6 第六次介入40-41
  • 3.5.7 第七次介入41-42
  • 3.5.8 第八次介入42-43
  • 3.6 结案与评估43-45
  • 第4章 总结45-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录49-50
  • 致谢50


本文编号:732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732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