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兰州市人口空间结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兰州市人口空间结构研究
【摘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的空间统计方法对兰州市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和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进行处理,探讨兰州市的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0年兰州市的人口分布总体上表现为集聚趋势;十年来兰州市人口密度一直以主城区为最高,且2000-2010年主城区城关、安宁、七里河和西固区的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加,其他的区、县则处于负增长;2000-2010年,兰州市的人口重心由皋兰县不断向东南方向的城关和安宁区移动,移动速度逐年加快,兰州尚处于高速城镇化阶段;2000年和2010年的兰州市人口密度分布模式不同于东部地区的大城市,以反函数模型拟合效果为最好,但仍然符合距离衰减规律,以东方红广场为中心,随着距离增加,人口密度递减。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GIS 人口空间分布 人口密度 兰州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141)资助
【分类号】:C924.2
【正文快照】: 人口作为城市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人口的分布及其迁移变化直接影响着城市内部经济、社会、产业等各要素结构和布局的变化[1]。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学者们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3期
2 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3 张岸;齐清文;;基于GIS的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1期
4 陈红娟;彭立芹;冯文钊;;基于GIS的城市人口密度分布方向性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5期
5 张竟竟;陈正江;;天山北坡区域城乡人口空间分布综合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1期
6 陈学刚;杨兆萍;;基于GIS的乌鲁木齐市人口空间分布模拟与变化规律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4期
7 李P";中村良平;;城市空间人口密度模型研究综述[J];国外城市规划;2006年01期
8 陈彦光;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函数的理论基础与修正形式──利用最大熵方法推导关于城市人口密度衰减的Clark模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9 简美锋;万智恩;;石家庄市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对比研究[J];经济视角(中旬);2011年02期
10 段成荣,梁宏;中国人口地区分布现状及其历史变迁[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建华;;中国族谱地区存量与成因[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2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祝炜;;北京市人口分布特点的密度梯级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张祥晶;;中国职业人口的空间分布:现状及成因[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赵虎;李霖;张志军;朱海红;;基于扩展空间句法的城区人口密度估算方法[J];测绘科学;2009年04期
6 田怀玉;肖洪;;基于CA的城市人口密度分布动态模拟——以长沙市人口密度变化为例[J];地理信息世界;2009年06期
7 余征;牟晓娟;;近十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述评[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8 郑明媚;李满春;毛亮;黎韶光;;GIS支持的县域人口迁移空间模型研究——以浙江省临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3期
9 段学军;陈雯;许刚;孙伟;;经济—生态导向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优化——以无锡市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10 徐丽华;岳文泽;;上海市人口分布格局动态变化的空间统计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心;;城市空间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杜德印;李强;;市场经济下社会管理体制研究——对北京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调查研究[A];2005课题调研成果汇编[C];2005年
3 柴彦威;肖作鹏;张艳;;中国城市空间组织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调控路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李才仙;刘金凤;张发勇;;基于地理空间统计促进全面、和谐、可持续科学发展[A];200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论坛暨第二届教育论坛就业洽谈会论文集[C];2009年
5 白明英;;太原市大型超市布局动态特征及区位因素分析[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6 余侃华;张沛;蔡辉;张中华;;都市化进程中西安城市空间发展调控策略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罗绍荣;甄峰;魏宗财;;宜居城市目标导向下城市空间特征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鹏;;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功能的外溢——以济南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傅娟;孙久文;;基于GIS的新疆消费重心转移路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任佳前;任帅;刘博敏;;南京老城区空间分异现象研究——基于南京市鼓楼区空间形态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2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辉;区域城市化空间格局及环境响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5 赵新正;经济全球化与城市—区域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林顺利;空间视野下的中国城市贫困[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苟爽;明清以来仡佬族分布格局变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尚正永;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的多尺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昆;公共体育建筑策划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静;产业集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力国;城市地段空间生态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范益君;基于GIS人口密度模型的区域大气环境风险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陈体江;城镇体系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吴连霞;江西省人口与经济发展时空耦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宁;从《后汉书》重新审视东汉政府对羌政策[D];西北大学;2011年
7 韩秀伟;城市居住空间贫富分异现象的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宏伟;基于GIS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10 温静;宁波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军,符海月;GIS在人口重心迁移研究中的应用[J];测绘工程;2001年03期
2 吕安民,李成名,林宗坚,史文中;人口密度的空间连续分布模型[J];测绘学报;2003年04期
3 梁勤欧,祝国瑞;湖北省经济与人口空间分布分析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4期
4 虞蔚;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J];城市规划;1986年06期
5 吴启焰,崔功豪;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6 张庭伟;1990年代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及其动力机制[J];城市规划;2001年07期
7 冯健,周一星;杭州市人口的空间变动与郊区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2年01期
8 周一星,冯健;应用“主城”概念要注意的问题[J];城市规划;2002年08期
9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10 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旭光,王远林;中国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收敛性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4期
2 袁媛;许学强;薛德升;;广州市1990—2000年外来人口空间分布、演变和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3 尹文耀;白s,
本文编号:8910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kou/89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