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本文关键词:六安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
【摘要】:六安市地名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但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宣传。当前贯彻落实《民政部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组织队伍开展地名普查、评估工作,查清资源总量,确立重点保护对象,编制《地名保护总体规划》。在加强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地名文化资源,深入挖掘地名文化内涵,广泛宣传,提升六安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其在经济、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作者单位】: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
【关键词】: 六安 地名 地名文化 文化遗产 保护与利用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SK2012B468)
【分类号】:G122
【正文快照】: 0引言地名是各个历史时代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地名文化的基本构成包括2个层面:地名语词文化和地名实体文化。地名语词文化是指地名语词本身的文化意蕴,属于语言文化范畴,主要是指地名语词的由来、含义,即命名的理据,它是地名文化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司徒尚纪;岭南地名文化的区域特色[J];岭南文史;1997年03期
2 郭晓琳;;齐鲁地名文化与文化品牌的建设[J];中国地名;2010年03期
3 刘保全;;独具魅力的地名文化[J];中华遗产;2006年03期
4 赵磊;张志军;;从语言的理据性看中俄水域地名文化[J];俄语学习;2010年03期
5 黄伟;;深入推进地名文化前瞻性研究 构建和谐地名[J];中国地名;2007年12期
6 谢前明;;当代地名文化发展的三大特点[J];中国地名;2008年04期
7 ;济南市倾力保护地名文化[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21期
8 ;第二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地名文化成果展示会通知[J];中国地名;2009年03期
9 龙叶;马雷蕾;;陕西澄城县乡镇地名文化意蕴解读[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叶岱夫;惠州市的地名环境与地名文化[J];岭南文史;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中波;李付娥;;地名花语——浅谈地名文化中的花卉地名[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开拓思路 广纳人才 积极探索促进边疆文化大省建设的新途径[A];黑龙江省社科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跃;是谁惹的祸(地名文化谈)[N];人民日报;2002年
2 本报特约记者 曾露;地名文化:印记在时间长河中的文明[N];中国信息报;2009年
3 伍朝明 罗旺水;宁化获评“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N];三明日报;2011年
4 记者 马钧;海南着力抢救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N];青海日报;2008年
5 特约记者 马钧;我州着力抢救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N];海南报;2008年
6 张燕燕 展文元;地图中的地名文化[N];中国测绘报;2002年
7 欧春燕;阿拉善盟完成地名文化资源普查[N];中国社会报;2010年
8 首席记者 徐朝晖;我市将实施地名文化保护规划[N];金华日报;2008年
9 钟鸣;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刻不容缓的行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杜文林;“天境祁连”的重要文化品牌[N];祁连山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小兵;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基本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倩;韩国地名的文化意义考察[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2 王春艳;扎赉特旗蒙古地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樊怡;与渡来文化相关的日本古代地名的考察[D];山西大学;2010年
4 李彬;大陆移民背景下的台湾社会文化融合与景观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5 黄翌;基于文化底蕴挖掘的信阳城市营销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周欣;老重庆街巷名称的语言与文化分析[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0223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022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