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本文关键词:人文主义地理学与地理学人本传统的复兴
更多相关文章: 人文主义地理学 实证主义地理学 知识论 人本传统
【摘要】:实证主义地理学是通过"认识论翻转"确定均质化空间而保证其有效性的,这在根本上规定了实证主义方法论中人文世界的隐没。人类科学理性的缔造经过"认识论翻转",确保了其割裂人文世界的普世价值观,并随着实证主义在近现代的成功和学科建制化而得到制度保障。这一历程在显示实证主义对地理学神圣指导作用的同时,暗含了其对地理学分工的不适。在"认识论翻转"层面上,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学研究传统进行了"否思":1重新评估了地理学的本体论问题,使人文世界定位于地理学研究领域之内;2发展了针对人文世界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但并非对实证主义的反判;3人文主义地理学的立足点伦理和价值是内在的而非实证主义外在的;4人文主义地理学讨论的知识论要求"本体论—认识论与方法论—价值论"的联通以获得具有人性的世界图景。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教育部民族教育信息化重点实验室;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
【关键词】: 人文主义地理学 实证主义地理学 知识论 人本传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33)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BHA100058) 云南省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2014033)
【分类号】:K901
【正文快照】: 1引言与实证主义地理学知识论的客观性、普遍性相反,人文主义地理学(humanistic geography)以主观性和体认性作为知识论的兴趣中心[1,2]。按皮特(Richard Peet)的意见,正是人本主义思潮促使人文地理学由实证思潮转向种种批评理论[3]。通观地理学史,往往从包含科学与人本源头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义孚;志丞;左一鸥;;人文主义地理学之我见[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2 李春芬;地理学的传统与近今发展[J];地理学报;1982年01期
3 白光润;地理学的哲学贫困[J];地理学报;1995年03期
4 关美宝;;超越地理学二元性:混合地理学的思考[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5 孙俊;潘玉君;武友德;孟雪梅;;地理学编史方法论:从实证主义到思想史[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12期
6 孙俊;潘玉君;武友德;赫维人;;地理学史研究范式——科学地理学史与知识地理学史[J];地理学报;2014年09期
7 孙俊;潘玉君;;也谈科学的兴衰 借饶毅教授哈佛生物学之思看地理学[J];科学文化评论;2011年06期
8 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J];人文地理;2001年02期
9 姚华松;许学强;薛德升;;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对空间的再认识[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10 孙俊;潘玉君;张谦舵;;地理学学科研究的科学社会学视角——重新审视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一书[J];人文地理;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浩铨;;刑事诉讼纳什均衡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3 胡万年;;奥古斯丁自由意志概念的形而上维度——兼与康德自由意志的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王建军;;康德自由理论的两个前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潘沁;科技批判思潮的实质及其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陶新珍;;创新文化结构特征及其功能发挥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8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黄振地;;论康德和黑格尔哲学中“自我意识”概念的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代峰;;论康德的尊严观[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汉生;;效用度量的新方法及其度量结果[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6 史阿娜;;“范式”涵义知多少——对库恩范式概念的再整理和再思考[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7 田闯;王紫琳;;波普尔与库恩科学哲学思想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8 赵华;;两种文化的理性解读[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9 张灏;;没有经验支持,陈述如何为真?——论分析陈述特有的证实方式[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组;陈雄辉;;基于学术交流的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U,
本文编号:10651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06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