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霞客游记》与云南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本文关键词:论《徐霞客游记》与云南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
【摘要】:《徐霞客游记》一书中,有关云南的《滇游日记》凡十三则并《鸡山志略》,对云南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进行了较为完备的记载。这些记载渗透着强烈的文化鉴赏意识、保护意识、传承意识。当下云南文化和自然遗产开发的呼声日高,而对于其保护意识不强。借古鉴今,从《徐霞客游记》中我们可以窥见诸多对于保护云南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相关思想和方法,对当下云南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开发、保护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云南 自然文化遗产 保护
【分类号】:K927.4
【正文快照】: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著名旅游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游历天下,所游之地不仅包括名山大川,亦有众多名不见经传的荒郊僻野之所。他本着有游必记的原则,以脚步丈量天下,用文字记录江山,被后世称为“游圣”。他的足迹遍布明代的绝大部分疆域,包括今天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旃;;世界遗产与中国文物事业的相互交融与促进[J];中国文化遗产;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福言;;宝山里的秘蕴[J];边疆文学;2004年03期
2 杨林军;刘荣昆;;徐霞客丽江行及其研究价值[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3 刘荣昆;;明代云南民族教育及其借鉴意义[J];保山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4 郭连锋;熊芸;赵燕梅;;从《徐霞客游记》看明代保山饮食民俗[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5 赵万民,赵炜;山地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景观生态研究——以乌江流域为例[J];城市规划;2005年01期
6 周琼;;明清滇志体例类目述论[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罗勇;;徐云虔《南诏录》佚文及其史料价值[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8 陶亚敏;;景泰《云南图经志书》与天启《滇志》之比较[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9 杨甫旺;;云南少数民族“衣尾”习俗探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张黎波;;出自当事人之手的原始资料——陈灿《宦滇存稿》概说[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文辉;;一部不应被忽略的佤族研究著作——读《滇西边区考察记》[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萧霁虹;;倾听自然:云南道教成因的另类解读[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3 段跃庆;木霁弘;;汉唐时期云南儒学的特点[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刘景毛;;《云南中庆路儒学新制礼器记》评注[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陈良富;;浙江白垩纪盆地的形成与丹霞地貌的崛起——兼谈徐霞客考察丹霞地貌[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6 竺国强;;徐霞客情系江郎三爿石[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7 吴振亚;童章回;;徐霞客纪游为何于宁海开篇[A];徐霞客在浙江·续集——2001舟山徐霞客旅游文化研讨会暨浙江省徐霞客研究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1年
8 石在;;霞客公何以自成一家之言[A];徐霞客研究(第16辑)[C];2008年
9 黄实;;差之毫厘 失之千里——陆其国《徐霞客的“污点”》一文读后[A];徐霞客研究(第16辑)[C];2008年
10 陈庆江;;相同与差异——徐霞客与马可·波罗之比较[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霞;夕阳下的胡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炳涛;明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姜丹;《南诏德化碑》意识形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杨梅;近代西方人在云南的探查活动及其著述[D];云南大学;2011年
5 邹建达;清前期云南的督抚、道制与边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6 张宏宏;平地女性与山地女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9 邵晓峰;中国传统家具和绘画的关系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10 杨煜达;清代云南(1711-1911年)的季风气候与天气灾害[D];复旦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瞿宛林;梁思成的北京宜居思想[J];北京观察;2005年09期
2 楼庆西;梁思成、林徽因与北京城市规划[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3 白坤峰;抚不平的心痛——梁思成和他的老北京[J];四川省情;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10851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085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