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流域学:流域的本质与研究的观念
本文关键词:历史流域学:流域的本质与研究的观念
更多相关文章: 历史流域学 区域历史地理 系统论 可持续发展
【摘要】:流域为自然地理区域类型之一,历史流域问题以特定流域空间为范围,具有时间和空间所构成的立体维度。历史流域问题各种各样,但具有一些基本属性,即具有系统性、特殊性和差异性等。历史流域学是以历史流域问题为研究对象的区域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之下的区域历史地理的分支学科,其形成发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目前作为独立分支学科已初具雏形。基于历史流域问题的本质属性,历史流域学研究应吸收借鉴先进的理论方法,秉持科学的学术研究观念。历史流域学研究应以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核心,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整体研究与综合研究的观念以及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的观念。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历史流域学 区域历史地理 系统论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K901.9
【正文快照】: 近年来,以王尚义先生为代表的学术团队,在总结分析中国历史流域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学科建设的高度提出并初步构建起历史流域学的学科理论体系,且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历史流域学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1,这些努力无疑将对中国历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邓辉;试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兼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历史地理综合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侯甬坚;区域历史地理申论──构建中国历史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环节[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3 鲁西奇;再论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4 鲁西奇;历史地理研究中的“区域”问题[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6期
5 王守春;论历史流域系统学[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03期
6 毛曦;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冯娴慧;当代美国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2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王良健;;中国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区划及其利用价值[J];地理研究;2006年03期
3 王尚义;张慧芝;马义娟;孟万忠;;历史时期流域生态安全探研——以汾河上游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3期
4 汪志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环境史研究综述[J];古今农业;2005年03期
5 蔡凌;视野与方法——文化圈背景下的侗族传统村落及建筑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3年04期
6 卢海龙;;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7 熊梅;;地理学区域研究与区域历史地理学的取向[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8期
8 侯甬坚;;“环境破坏论”的生态史评议囿[J];历史研究;2013年03期
9 王勇;西部生态治理及其本土性制度资源——立足甘青特有民族生态文化的初步探索[J];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04期
10 李久昌;试谈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更新[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尚义;;河流廊道与先秦时期都城分布的流域性特征[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四辑)[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关亚新;清代辽西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轶群;清代新疆边境地区城市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刘桂春;人海关系与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6 黄富成;汉代农业生产管理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李德楠;工程、环境、社会:明清黄运地区的河工及其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王晗;人口变动、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朋飞;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大海;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燕斌;明代晋北地区的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曹怀锋;《管子》生态观[D];安徽大学;2011年
3 白占微;福建古塔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相伟;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成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卞建宁;区域建筑文化的历史地理学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渠立权;对徐州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华梅;周秦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植被分布及其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彩霞;南方农区奶牛小区饲草基地青饲料供应体系的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王新文;历史时期山西忻州地区城镇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10 满晓晶;汉唐时期安阳地区地缘政治结构演变初探[D];山东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2年01期
2 王铮,,张丕远,周清波;历史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兼论人地关系[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3 阙维民;西方欧美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及其趋势[J];地理学报;1996年04期
4 唐以剑;中国地理学的发展战略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2年04期
5 谭其骧;中国文化的时代差异和地区差异[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6 朱士光;关于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7 于广亮;可持续发展是新的人类中心主义——兼评自然中心主义的理论错误[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8 徐卫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地理学透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炅;注重区域历史地理研究 增强教育志的科学性——兼析《江苏省志·教育志》中的几个历史地理问题[J];中国地方志;2002年04期
2 宇尘;“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3期
3 刘景纯;西部历史环境与文明的演进——2004年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4期
4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1期
5 宋岘;艾力·吾甫尔;;阿拉伯文献对新疆历史地理的若干记述[J];西域研究;2007年02期
6 姚瑶;;“鄂尔多斯高原及其邻近地区历史地理学术讨论会”会议综述[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1期
8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9年02期
9 李哲;;童书业历史地理之理性探求[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9年01期
10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传棋;;如何重建台湾境内的小区域历史地理[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何元文;;竖沙煮盐历史地理考[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3 陈昌远;;从“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的历史地理看偃师商城遗址为汤都西亳[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4 孙继民;;序[A];燕赵历史文化研究之三·冀州历史文化论丛[C];2009年
5 吴宏岐;王豫北;郭用和;;濮阳地区若干历史地理问题考证[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申有顺;毕雅玮;杨坤坤;;邯郸古都肇始的历史地理背景[A];中国古都研究(总第二十四辑)[C];2013年
7 陈刚;;六朝时期长江建康河段的历史地理概貌及其变迁——以历史文献中“涛水入石头”及“广陵涌潮”、“牛渚春潮”现象的考察为中心[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夏星南;徐伯元;;试探武进县名及其地域的历史地理变迁——兼探齐梁故里之地望[A];建国六十年来六朝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郭声波;;宋《蜀川胜概图》成都平原地名考释[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张霄军;;“长安”的同名地名自动识别与指代消解[A];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二届(2008)学术年会——青年博士论坛“陕西新起点:创新·发展·民生”专题获奖论文选编[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早报记者 石剑峰;“中国教育缺乏历史地理基本知识”[N];东方早报;2012年
2 毛曦 于双远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3 ;从历史地理看自然环境的变化[N];文汇报;2003年
4 毛怡;重建过去的地理[N];光明日报;2014年
5 邢晓凤;历史地理观的培养[N];中国测绘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李楠;15载磨一剑的史地学家[N];山西日报;2001年
7 张传玺;向侯仁之先生学习历史地理[N];中华读书报;2011年
8 著名历史地理学家 复旦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 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 葛剑雄 张超然 整理;师者之创新的传承[N];光明日报;2014年
9 董学增;一部考古与文献相结合的史地著作[N];中国文物报;2014年
10 明朗;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 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D];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相金;历史地理视角下的中国酒业经济及酒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会娟;明清时期桂林城若干历史地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李杰;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D];郑州大学;2009年
4 韩丽梅;地志《齐乘》述论[D];四川大学;2006年
5 朱喜乐;许昌历史地理三论[D];郑州大学;2010年
6 裴洞毫;宋代夔州路砦堡地理考[D];西南大学;2009年
7 袁刚;从历史地理的视角审视肃亲王对内蒙古的巡视[D];内蒙古大学;2014年
8 李云静;大卫·哈维的历史地理唯物主义理论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9 张毅;论唐都长安郊区的旅游风景区[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春春;从文化后现代主义到地理学后现代主义的转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27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11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