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庙会与旅游景点:晋祠功能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11:42
本文关键词:祠堂、庙会与旅游景点:晋祠功能变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祠堂 庙会 旅游景点 晋祠 民俗主义 功能主义 变迁
【摘要】:晋祠是山西省太原市重要的文物古迹,是三晋文化的典型代表。晋祠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国现存的规模最大的皇室宗庙建筑群落,现为山西重要的旅游文化景点。晋祠原本是为祭祀西周时晋国的开国诸侯、周武王次子唐叔虞的专有祠堂,之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晋祠呈现出不同的功能。本文主要是以晋祠为研究对象,对晋祠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三个主要功能的变迁进行研究。晋祠的三个功能主要表现为作为传统祠堂的祭祀功能,晋祠庙会的物质载体功能,旅游开发下的旅游景点的功能。 本文在晋祠的三个功能变迁研究中,试图从民俗学的视角,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深入实地调查并记录了晋祠当地和周边村民的访谈情况以及晋祠庙会上的祭祀情况,力图展现晋祠在历史发展中的功能转变过程。同时,运用了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功能主义理论和民俗主义的理论,以晋祠的三个不同功能变迁研究为主线,对晋祠的功能变迁原因、特点以及产生的影响与价值进行探究。 本文通过对晋祠三种功能的历史变迁过程研究,从而分析出发生变迁的原因、特征,进而阐释晋祠功能产生变迁的真正目的,即是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以及俗民的需求而产生的。
【关键词】:祠堂 庙会 旅游景点 晋祠 民俗主义 功能主义 变迁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K928.75;F592.7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4
- 目录4-6
- 绪论6-15
- 一、选题背景6-7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7-8
- 三、文献综述8-11
- (一) 晋祠祠堂的研究概况8-9
- (二) 晋祠庙会的研究概况9
- (三) 晋祠旅游的研究概况9-11
- 四、理论依据与核心概念11-13
- (一) 理论依据11-12
- (二) 核心概念12-13
- 五、研究方法13-15
- 第一章 祠堂:晋祠的传统功能15-21
- 1.1 晋祠:三晋文化的凝聚15-17
- 1.2 晋祠的祭祀功能17-19
- 1.3 晋祠对俗民的影响19-21
- 第二章 晋祠庙会:晋祠功能的变迁21-33
- 2.1 晋祠庙会中的圣母祭祀21-23
- 2.2 晋祠庙会上的俗民主体23-26
- 2.2.1 晋祠庙会的组织与祭祀23-24
- 2.2.2 晋祠庙会的娱乐24
- 2.2.3 晋祠庙会的交易24-25
- 2.2.4 晋祠庙会的人际交往25-26
- 2.3 晋祠庙会中圣母祭祀的功能26-30
- 2.4 晋祠庙会对俗民生活的影响30-33
- 第三章 旅游景点:晋祠的民俗主义变迁33-40
- 3.1 晋祠的现状:旅游业的发展33-36
- 3.2 民俗主义下的晋祠庙会36-40
- 3.2.1 晋祠庙会的现状36-37
- 3.2.2 晋祠庙会的民俗主义转变37-39
- 3.2.3 传统庙会的现代意义39-40
- 结语40-44
- 一、对本研究的认识40-42
- 二、进一步理论上的阐释42-44
- 参考文献44-48
- 附录一:学习期间的科研成果48-49
- 附录二:访谈个案提纲49-56
- 致谢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西村真志叶,岳永逸;民俗学主义的兴起、普及以及影响[J];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06期
2 张成福;;庙会重建中的文化生产——以妙峰山传说为分析个案[J];民俗研究;2005年03期
3 刘慧;秦燕;;转型时期农村庙会文化功能的变化——以榆林地区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岳永逸;传说、庙会与地方社会的互构——对河北C村娘娘庙会的民俗志研究[J];思想战线;2005年03期
5 吴海燕;豫北民间传统庙会及社会功能探析[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赵世瑜;中国传统庙会中的狂欢精神[J];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01期
7 刘敏;孟海霞;冯卫红;;不同发展阶段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比较研究——以山西晋祠旅游区和武乡红色旅游区为例[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志强;民俗旅游视野下的晋商大院[D];兰州大学;2007年
2 谢永栋;清代至民国山西平鲁的庙会与乡村社会[D];山西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1360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136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