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本文关键词:论历史地理学的学科交叉性及其学术价值
【摘要】:历史地理学作为研究人类历史时期地理环境及其变化的新兴学科,由于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研究任务的多样性而具有与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众多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对推进地理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创新发展具有学术价值。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历史地理学,作为我国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自20世纪30年代初创之后,历经50年代共和国建立后之正式形成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之蓬勃发展,迨至新的世纪里,已成长为一门在其多个分支领域均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并对一些相关学科产生了促进作用,并在国家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2年01期
2 朱士光;;关于中国环境史研究几个问题之管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夏明方;中国灾害史研究的非人文化倾向[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4 侯仁之;;从红柳河上的古城废墟看毛乌素沙漠的变迁[J];文物;1973年01期
5 谭其骧;;何以黄河在东汉以后会出现一个长期安流的局面——从历史上论证黄河中游的土地合理利用是消弭下游水害的决定性因素[J];学术月刊;1962年02期
6 谭其骧;;在历史地理研究中如何正确对待历史文献资料[J];学术月刊;1982年11期
7 朱士光;对编撰《中国农业通史》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史;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伟;;西汉黄河水患与防治制度的变迁[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3 邓辉;试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兼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历史地理综合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邓辉;论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环境变迁”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韩茂莉;论西北开发的可持续性进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朱祖希;;历史地理学巨擘——记中国科学院院士侯仁之先生[J];北京档案;2006年08期
7 克里木;;吐鲁番沙漠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5期
8 雷志松;;从浙江林业史谈区域林业史研究的意义与前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樊宝敏,董源;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尹钧科;;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侯仁之教授的学术人生[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梅雪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史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2 李鸿威;杨小平;;浑善达克沙地近30年来土地沙漠化研究进展与问题[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3 王富华;曾新中;庞旭卿;刘建涛;;全球变暖对黄土高原地区再造山川秀美工程的影响[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吴洪琳;;统万城、大城及相关问题[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史念海;;隋唐时期重要的自然环境的变迁及其与人为作用的关系[A];唐史论丛(第五辑)[C];1990年
6 王涛;;我国沙漠化防治中的科学研究[A];中国治沙暨沙产业研究——庆贺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成立10周年(1993-2003)学术论文集[C];2003年
7 陈争平;;新世纪农业现代化新路径探讨[A];农业与现代化——第十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景勇;中国古代帝王诏书中的生态意识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胡孔发;民国时期苏南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宏;基于国民财富损失控制的自然灾害防灾减灾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冯尕才;民国时期西北地区森林变迁及林业建设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张维慎;宁夏农牧业发展与环境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王晗生;黄土高原植被建设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10 桑广书;黄土高原历史时期地貌与土壤侵蚀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浩宇;基于多学科手段的历史时期垦殖绿洲重建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陈冠男;宋夏沿边侵耕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敏;明清时期榆林地区土地开发及其生态效益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娜;清代前期(1644-1796)涑水河流域农业垦殖与生态环境[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董群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森林产权流转与补偿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万高娃;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怀宇;古代大庾岭地区道路交通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梁姗姗;清代沂沭河流域自然灾害与社会应对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景爱;环境史:定义、内容与方法[J];史学月刊;2004年03期
2 包茂宏;解释中国历史的新思维:环境史——评述伊懋可教授的新著《象之退隐:中国环境史》[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琳娜·科诺瓦洛娃;邢缓缓;;现代历史地理学的若干问题[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2 李国平;薛梅;;21世纪历史地理学发展面临新挑战[J];中国市场;2010年44期
3 王社教;冯勰;;十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进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4 卢祥亮;;《中国历史地理学·综述》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12年01期
5 卢海龙;;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6 毛曦;;历史地理学学科构成与史念海先生的历史地理学贡献[J];史学史研究;2013年02期
7 晏昌贵;历史地理学的统一性与方法手段的多样化──《时期与地点:历史地理学研究方法》评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4期
8 ;历史地理学是一门地理学科[J];高校社科信息;1996年06期
9 徐卫民;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历史地理学透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年03期
10 张灿;;论历史地理学之学科特征[J];成功(教育);2013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尚义;李玉轩;马义娟;;从历史流域研究审视历史地理学的时代使命[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士光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中的“时空交织”观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王毅;历史地理学角度下的西南重工业发展策略[N];光明日报;2014年
3 吴松弟;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半世纪回顾[N];中华读书报;2001年
4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耿翔 贺小巍;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学解读[N];陕西日报;2013年
7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N];光明日报;2000年
8 辛德勇;史念海与中国历史地理学[N];光明日报;2001年
9 葛剑雄(作者系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走向世界的中国历史地理学[N];解放日报;2002年
10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2 苗峰;明清黄河流域元宵灯俗的历史地理学考察[D];暨南大学;2010年
3 王琳;紧张与亲密:环境史与历史地理学[D];山东大学;2006年
4 张露露;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5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狄三峰;2000~2012年中国大陆历史地理学研究之发展[D];扬州大学;2013年
8 张涛;中学历史地理知识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9 孔祥生;桥梁与环境[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惠;回到乡土[D];厦门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52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15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