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庄浪”地名的历史人类学分析
本文关键词:甘肃“庄浪”地名的历史人类学分析
【摘要】:地名"庄浪"在甘肃省境内指两个不同的地区,一是今兰州市永登县的旧称,二是指今平凉市庄浪县。据地方志记载两地都为元初设置,境内都有庄浪河、苦水等相同地名。由于两地地缘位置与设置时间相近,对两地地名来历的解释经常存在史实误用的乱象。吐蕃文化渗入的共同经历为解释这一地名隐喻的文化同源性提供了一种可能。这种地方性知识认知视角的转变也为西北边疆史地的历史学、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明清国家治理下汉藏走廊各民族向心运动研究”(14XMZ017)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引言20世纪50年代,基于萨丕尔-沃尔夫假设的认知人类学在美国兴起。作为代表学者的古德纳夫(Ward H.Goodenough)认为“所谓某个社会的文化,就是其成员明确认识的,相互关联的,为进行解释而形成的各种各样的模式。”[1]从“民间分类学”到认知图式与模式的研究,认知人类学并未满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汤开建;;关于U厮Up统治时期青唐吐蕃政权的历史考察[J];中国藏学;1992年03期
2 薛仰敬;甘肃县市释名[J];西北史地;1997年04期
3 脱傲;;永登方言的少数民族语言痕迹与文化现象[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齐德舜;;U厮Up政权统治区的民族、部族与人口的数据与统计[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陈秀实;庄郎族与庄浪县[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齐德舜;U厮Up家族世系史[D];兰州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立波;;略论明代董卜韩胡、杂谷二土司之争——兼论硗碛嘉绒藏族文化中的羌文化因素[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4 程有为;;泗水郡与秦汉鼎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余婕;周青;宋冬雪;孙哲;;浅析芜湖近代西方建筑[J];安徽建筑;2011年05期
6 朱小阳;;婺源清华胡氏宗族考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保宏彪;;唐肃宗兴复基地取舍于朔方和河西的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席成孝;;汉水流域行政区划在宋元时期的变化及其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赵鹏;;固原地区城市兴起初探[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王洪瑞;;河南县市地名由来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德新;;回商蒲寿庚的历史功过[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2 袁心澜;;屈原《涉江》地名争议之我见[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吉成名;;明代土盐产地和石盐产地[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肖蕴英;;西夏流通的北宋货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孙冬虎;;永定河流域历史军事文化的基本特征[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6 朱林芳;;出土墓志所见长治地区的清河崔氏[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魏坚;;元上都城址的考古学研究[A];蒙古史研究(第八辑)[C];2005年
8 孟克巴雅尔;;历史上的九十九泉[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9 张祖群;;试论首都经济圈内部(晋—京津冀)的空间联系与文化变迁——基于“太行八陉”线路文化遗产之概念[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邱志荣;;浙东运河概述[A];2013年中国水利学会水利史研究会学术年会暨中国大运河水利遗产保护与利用战略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世明;公元前3世纪—公元4世纪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利;北京典型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何威;河州土司何锁南家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夏利N,
本文编号:1213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213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