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之庙民族团结价值研究
本文关键词:须弥福寿之庙民族团结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须弥福寿之庙 乾隆皇帝 六世班禅 建筑典范 民族团结
【摘要】:须弥福寿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兴建最晚的一座喇嘛庙,是乾隆皇帝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居所而建。1780年,班禅大师"不因召至而出于喇嘛自愿来京",清帝遂采取"敬一人而千万悦"的宗教策略,不惜重金,落成此庙。须弥福寿之庙是清政府推崇藏传佛教,结好边疆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藏汉艺术结合的建筑典范,是民族团结的丰碑。
【作者单位】: 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
【分类号】:K928.75;K249
【正文快照】: 一、须弥福寿之庙的建筑背景须弥福寿之庙建成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的驻寺扎什伦布寺而建,是承德外八庙中兴建最晚的一座喇嘛庙。此庙在避暑山庄的北面,小布达拉宫的东面,依山就势,占地面积37900平方米。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崇文;;须弥福寿之庙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J];西藏研究;1989年03期
2 李海涛 ,黄崇文;精湛的清代佛教艺术珍品——银法轮[J];文物春秋;1989年04期
3 李克域;;从须弥福寿之庙的两首御制诗匾看清朝在西藏的施政[J];西藏研究;1984年01期
4 杨时英;;西黄寺与须弥福寿之庙的来由[J];法音;1988年03期
5 ;承德2日 3日 4日 5日游——宗乘之庙、须弥福寿之庙、避暑山庄、棒槌山、普乐[J];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01年Z1期
6 齐敬之;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碑文选注之九[J];承德师专学报;1985年03期
7 陈立健;;六世班禅进京前后的藏传佛教建筑艺术交流及影响[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8 常钰玮;;须弥福寿之庙班禅居所——吉祥法喜殿探微[J];神州;2014年18期
9 承德师专避暑山庄楹联研究小组;山庄内外寺庙楹联解说和注释(三)[J];承德师专学报(综合版);1987年04期
10 文群太;郭昭;;第十一世班禅承德之行[J];中国西藏(中文版);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韩莉;承德须弥福寿之庙开始保护修缮[N];河北日报;2011年
2 李增辉;须弥福寿之庙见证西藏与内地的民族团结[N];人民日报;2008年
3 记者王征;承德须弥福寿之庙保护修缮工程开工[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牧雨;承德访古——须弥福寿之庙[N];中国民族报;2011年
5 石利平;驾校开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墙外[N];中国商报;2011年
6 岳巍娜;下马碑文中走出的政权[N];中国文物报;2011年
7 董小淳;外八庙的建筑之美[N];承德日报;2009年
8 吕国庆邋本报记者 郭昭;第十一世班禅在承德市参观学习[N];河北日报;2007年
9 吕国庆;第十一世班禅在承德参观学习[N];人民日报;2007年
,本文编号:1242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24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