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方式探析
本文关键词: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方式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媒介生产 媒介景观 意义生产 丁村
【摘要】:在景观的形成过程中,媒介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媒介生产中,真实的遮蔽和文化主体话语权的丧失已成为严重的现实问题。在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中,丁村的情形可以带给我们具有普遍意义的启示。媒介生产为丁村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提供了新的时代语境和话语空间。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主要包括自上而下的"把关人"掌控式和自下而上的"粉丝"群体参与式两大类别,两者共同作用,形成了当代丁村媒介景观的意义生产空间。"粉丝"群体参与式生产的加入,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也为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与民众生存的持久论争提供了一种立脚之地。
【作者单位】: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基金】:云南省哲社规划项目(课题编号:YB2013076) 民族教育信息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EIN2014A00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901.6
【正文快照】: 媒介生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存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媒介生产需要在具体语境中提炼出精炼的 “地方性知识” 并反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形成与重构之中; 另一方面,通过媒介生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偏远的 “民族文化地方”进入到繁荣的 “政治经济主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娅;;西藏山南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2 王巨山;;影像记忆与文化表达——传播学视角下的非遗题材电影解读[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3 宋永利;赵本立;;高职院校融地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4年12期
4 余海珍;邱慧灵;陈晓琴;许兵;;畲族彩带文化传承与保护[J];装饰;2009年12期
5 佟加·庆夫;关智胜;佟连庆;;满文和锡伯文的生存状态及保护[J];克拉玛依学刊;2013年04期
6 王佩;;“非遗”视野下戏曲引发的思考[J];音乐大观;2013年01期
7 范丽华;;浅谈信息化时代的书法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3年04期
8 马盛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中的相关问题[J];艺术设计研究;2014年02期
9 张艺;;苏式二胡制作考察与研究[J];乐器;2008年12期
10 闫玮;;河南非遗传承人保护现状分析[J];山西档案;201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焦福宝;;浅谈地方学研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A];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易珍;宜春市农民龙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张毅;手工文化的传承[D];天津美术学院;2006年
3 杨央;《阿尺目刮》:多元传播方式和长效保护机制[D];云南艺术学院;2014年
4 鲍婧;“非遗”生产性保护政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本文编号:1272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272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