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文地理学批判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2 16:25

  本文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文地理学批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批判 人文地理学 资产阶级 唯心主义


【摘要】: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界开展了一系列针对科学领域各个学科中存在的所谓"资产阶级学术思想"和"唯心主义学术思想"内容的批判运动。本篇文章在梳理科学批判整体浪潮影响下的人文地理学批判的背景、过程与特点的同时,指出了人文地理学批判的评价标准,也指明这场批判运动始于知识分子的自发行为,在特殊的环境下逐渐向"左"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金】: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基金:建国初期苏联地理学的引入与本土化研究——以1950年至1966年苏联地理学译著的传播与影响为中心(SXP2014-02)
【分类号】:K901
【正文快照】: 一、引言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时期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1〕232这句话同样可用来描述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科学领域发生的一系列科学改造运动,这段时期的科学改造使中国科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转变,这场科学的改造运动首先是从对科学的批判开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同铸;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人文地理学[J];地理学报;1956年01期

2 谢娟;;《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动机[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鲍觉民;;发刊词[J];国外人文地理;198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新城;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前途的一个大问题——科学地研究苏联演变问题的重大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范树成;西方国家政治教育与政治社会化理论与实践[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3 姚琳;彭泽平;;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历史主义范式[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4 薛国凤;;比较教育思想多元化发展阶段及其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5 谷贤林;知识经济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6 易新涛;1941—1944年苏联对华政策述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赵永春;刘焕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历史轨迹及启示[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8 朱广亮;;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基础——一种系统论的解读[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9 牛艳青;徐学莹;;论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分析框架[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戴媛媛;颜素珍;;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镭;刘立涛;;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分区方法与区划方案[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丁酉;;论近代我国少数民族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意义和教训[A];全国少数民族革命史文集[C];1991年

3 张凌云;;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内容和理论定位——马克思的发现片论之一[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4 张践;;论政教关系的层次与类型[A];宗教与民族(第五辑)[C];2007年

5 关嘉伶;;灾害中的人地关系[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张作云;;当代金融和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A];“外国经济学说与当代世界经济”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20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常永才;李勇;;少数民族寄宿学校应避免“好心”办成坏事——加拿大原住民寄宿制学校的历史启示[A];共识(2012秋刊08)——创新边疆民族宗教治理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2013年

8 张海燕;郝仪;;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探讨[A];毛泽东研究2012年卷[C];2013年

9 程小珊;;论“按需分配”的实现可能性[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理论构建、实践构建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大众化网络化论文集[C];2012年

10 许珊珊;梅耀林;汪晓春;段威;;基于乡村地区人口流动驱动力的规划技术研究——以金坛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师东海;教育公平的政治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1年

2 房保俊;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福春;美国教育学演进史(1832-195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王明;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7 梁瑞英;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集中制建设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张思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崔潮;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年

10 李丹;马克思主义妇女解放理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媛媛;施瑞尔系统功能主义比较教育学理论分析框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艳琴;C.阿诺德·安德森结构功能主义比较教育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李昌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内在价值冲突[D];西南大学;2011年

4 董利丹;比较教育相对主义分析范式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尹镇河;中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王晓婷;列宁社会建设思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嘉伟;两宋风土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马莉军;高中地理新教材区位因素教学策略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9 阿依努尔古力·卡得尔;塔吉克族麻扎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10 夏彩亮;创新大学生人本教育途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印堂;中国人口问题之严重[J];地理学报;1934年01期

2 张其昀;近二十年来中国地理学之进步(上)[J];地理学报;1935年03期

3 И.П.格拉西莫夫,张同铸 ,孙宜民 ,陈永山;苏联地理学发展现阶段的状况与任务——在苏联地理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地理学报;1955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羽林,黄秋燕,严志强;新技术手段与人文地理学的创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S1期

2 贺诗康;我国人文地理学的特征与理论构建[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王富喜,孙峰华,隋干城;21世纪人文地理学教材内容体系革新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孙峰华,隋干城,王富喜,林文杰;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5 邱茂慧;现代人文地理学的几种思潮及相关学派[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朱喜钢,张京祥;“人文地理学研究前沿问题学术沙龙”综述[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7 千庆兰,樊杰,李平;战后中西人文地理学比较研究[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8 陆大道;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机遇与任务[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9 宋长青,冷疏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的中国人文地理学发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10 顾朝林,陈璐;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历程及新趋势[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书琪;廉晓利;;新时期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唐晓峰;李平;;人文地理学理论的多元性[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永春;;论人文地理学教育危机及其高等教育发展方向[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龚胜生;;5W: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框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孙峰华;;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6 王兴中;孙峰华;;序[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孙峰华;;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袁书琪;林芳;张美玉;;试论新世纪高校人文地理学发展大势[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孙峰华;王富喜;林文杰;孙继凤;;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汤茂林;;我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若干基本意识问题[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尹传红;多元思考常谈常新[N];科技日报;2003年

2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黄明玉;文化遗产与“地方”[N];中国文物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石艳;实验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技术平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孙艳娟;李旭旦与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谌群芳;基于Internet的人文地理学信息资源及其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83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283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5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