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古代南亚地缘政治特征探析

发布时间:2017-12-13 12:21

  本文关键词:古代南亚地缘政治特征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古代 南亚 地缘政治 特征


【摘要】:南亚地缘政治在古代时期主要呈现出五个方面的特征:南亚地缘政治自成一体,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长期四分五裂的地缘政治格局;短暂大一统的地缘政治格局;来自西北方向的游牧民族对南亚地缘政治进行过一次次的重新塑造;地缘政治中心始终位于南亚次大陆北部。
【作者单位】: 公安边防部队士官学校;
【分类号】:K901.4;D835
【正文快照】: 地理因素是对人类早期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之一。南亚次大陆早期历史特别明显地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地形、幅员、气候、土地条件、自然物产等地理因素既提供了历史早期南亚政治的地理基础,也制约了早期南亚地缘政治的形成与发展。地理因素对于南亚政治的早期历史进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于廑;吴于廑谈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J];世界历史;1983年01期

2 涂厚善;;地理因素在印度历史发展中的作用[J];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媛媛;;试论传统文化对印度经济现代化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2 王会昌;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3 董柳;彭小萍;;印度新闻自由的政治、法律背景探究[J];东南传播;2009年04期

4 陈其人;关于中国地主经济封建社会的产生及其发展迟缓问题——重读王亚南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史著作的笔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5 洪共福;;印度议会民主政体下的家族政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高志平;试析二战后亚非国家中立主义外交政策的含义[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胡仕胜;克什米尔争端之原委[J];国际资料信息;2001年11期

8 马加力;印度宗教问题[J];国际资料信息;2002年05期

9 初立忠;印度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前瞻[J];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01期

10 谌焕义;论艾德礼政府的“内阁使团方案”[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俊飞;;印度教育法制的发展简史及其评述[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杨春禧;合作社主体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3 卢欣;印度对外贸易政策选择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刘伟;中国专制王朝衰亡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5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王华;蜡染源流与非洲蜡染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李云霞;中印现代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白希;民族区域自治模式的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孙瑜;旧金山对日媾和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中和;吐蕃王朝与周边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奉定勇;论印度独立前后的社会转型[D];湘潭大学;2010年

2 戴朝敏;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杨雅楠;英属印度殖民教育及其双重效果[D];河南大学;2011年

4 王海林;印度基础教育阶段教学内容变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曹永青;印度贱民解放的历史透视:过程、问题和展望[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肖福林;印度公营企业改革的政治内涵[D];复旦大学;2011年

7 魏富林;印度邦级区划变动探析[D];云南大学;2011年

8 唐慧娟;试析独立后印度妇女地位的变化[D];云南大学;2011年

9 刘星;论印度现代潘查亚特制度的演进[D];苏州科技学院;2010年

10 卓玛加;论《诗镜》中的“四大事”[D];青海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俊元;;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形态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2 胡志丁;骆华松;葛岳静;;经典地缘政治理论研究视角及其对发展中国新地缘政治理论的启示[J];热带地理;2014年02期

3 刘从德;李军;吴敬东;;评西方学者对中国实力地位的地缘政治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车辚;赵胜男;;新中国成立前后云南的地缘政治形态[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陆俊元;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缘政治思想[J];人文地理;1999年03期

6 杨治国;张楠;;地缘政治中的环境因素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李宁;樊杰;;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对我国区域格局的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07年02期

8 姚晓瑞;;中国古代地缘政治空间结构过程及模式研究[J];人文地理;2008年01期

9 徐勇;;中国海岸城市带形成与新世纪地缘政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杨绍梅;;古代纳西族地缘政治战略博弈的嬗变[J];学术探索;2013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守国;中美俄在中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利益[D];齐齐哈尔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5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285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4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