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区域秩序的建构——一种历史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与南海区域秩序的建构——一种历史的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海上丝绸之路” 衰落 南海区域秩序 南海乱局 重构
【摘要】:"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使古代南海国家实现了互利共赢、包容互鉴、和睦友好,塑造了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南海区域秩序。但从明代始,中国开启保守外交及南海国家受到西方殖民者的侵略使得"海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南海区域秩序渐被分解,由此缘发当代南海乱局。当下,南海国家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共同的发展需求和价值观追求要求重构南海区域秩序。为此,南海国家不仅要互利共赢,更要平等友好;不仅要开放包容,更要敢于创新,为重构南海区域秩序夯实经济互信和政治互信基础。
【作者单位】: 福建警察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
【基金】:福建省教育厅2015年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海丝绸之路对构建南海区域秩序的历史与现实影响”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901.9
【正文快照】: 南海区域是古代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共推“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第一站。在“海上丝绸之路”两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南海国家何以塑造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南海区域秩序?本文以史为据,探究“海上丝绸之路”与古代南海区域秩序的内在关联,剖析当代南海乱局产生的缘起,为重构南海区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金明;明初访华的东南亚国王[J];东南亚;1994年02期
2 余思伟;马六甲港在十五世纪的历史作用[J];世界历史;1983年06期
3 祁美琴;;对清代朝贡体制地位的再认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亚仁;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J];蒲松龄研究;2000年01期
2 陈才训;;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J];蒲松龄研究;2009年04期
3 陈才训;时世平;;《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J];蒲松龄研究;2012年01期
4 刘斌;;明代“土达”及其归宿[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5 朱仰东;;“郭孝子寻亲”本事再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6 李未醉;吴长庚;;华侨与朱子学在日本的传播[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7 周志斌;;明清时期江苏农业中的雇佣劳动状况[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9期
8 于志勇;;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历史文化期的气候变迁与沙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陈联;明清时期的芜湖榷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养教育述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修;;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A];《中国长城博物馆》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国平;吴志良;;“火者亚三”生平考略——传说与事实[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4 梁尔铭;;明代乡试考官的选取制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杨增强;;碑志所见明清时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6 姚阿玲;;现实与非现实——中日男同性恋作品的比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青唐;;《水浒》“杀嫂”故事的溯源与演绎[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8 朱亚非;;明初以德睦邻与劝和息争[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9 林金树;;试论明代苏松二府的重赋问题[A];明史研究论丛(第一辑)[C];1982年
10 陈学霖;;关于《明太祖皇帝钦录》的史料[A];明史研究论丛(第六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间中的湫神信仰仪式及其口头传统[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周勇进;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谢华;《长物志》造园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向东;中日传统家具文化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铁华;主人的居处:“看”视域的古典园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10 王勇;东亚共同体建构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迎芬;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文芝;万历朝的市民运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林忠彬;浅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雅兰;归有光文学散论[D];湘潭大学;2010年
6 刘飞;陈维崧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要琦;李东阳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文英;文征明诗歌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亓玉花;历史地理文献中琉球名称之考述[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黄漫远;明中后期儒学平民化进程中书院教师角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乃和;近代早期中英海外贸易市场体系发育之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6期
2 何伟亚;从朝贡体制到殖民研究[J];读书;1998年08期
3 武心波;日本与东亚“朝贡体系”[J];国际观察;2003年06期
4 汤开建,田渝;清代中暹贡赐往来及其影响[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5 俞玉储;清代中国和琉球贸易初论(下)[J];历史档案;1993年04期
6 傅朗;《清代中琉关系档案选编》述评[J];历史档案;1994年03期
7 罗志田;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J];历史研究;1999年01期
8 祁庆富,金成南;清代北京的朝鲜使馆[J];清史研究;2004年03期
9 黄启臣,张德信;一部揭示贸易全球化的佳作——读松浦章《清代海外贸易史的研究》[J];史学集刊;2003年04期
10 和洪勇;明前期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贸易[J];云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观熙;;海上丝绸之路与明州港[J];内蒙古金融研究;2003年S3期
2 曾昭璇;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历史的巨著——评黄启臣主编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J];岭南文史;2003年03期
3 王元林;《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史》评介[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07期
4 文耀;;《宁波与海上丝绸之路》简介[J];考古;2007年03期
5 黄启臣;;一部反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著——评顾涧清等著《广东海上丝绸之路研究》[J];岭南文史;2008年03期
6 ;本刊将开辟“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栏[J];福建文博;2011年04期
7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一) “丝绸之路”由陆地转向海洋[J];w芸,
本文编号:1294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294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