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借代修辞的浙江地名举例
本文关键词: 修辞 借代 浙江地名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借代是修辞手段,也是一种创造新词语的方式。地名中有不少就是利用借代来命名的。浙江地名中人地相关、物地相关、事地相关等类型,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对此加以探讨,对语言学、地名学、文化学不无裨益。
[Abstract]:Metonymy is a rhetorical device and a way to create new words. Many of the names are named by metonymy. It i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it. It is beneficial to linguistics, toponymy and culture.
【作者单位】: 丽水学院人文学院;
【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课题(05N100)
【分类号】:K928.6;H15
【正文快照】: 一、人地相关人地相关指用以代替地名的是与该地名相关的人名或人名的集合,如姓氏、全名、号、合称等。用以命名地名的人名一般是长期在此地居住、生活或工作,或在此地留下重要事迹的人物的姓或名等。因存在对重要人物名字避讳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历史上不但没有以重要人物命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谷化琳;;借代及其一些表达方式[J];大学英语;1990年06期
2 孙庆珍;;英语转喻与汉语借代的生成与认知[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斯军民;;英汉借代修辞格比较[J];科技促进发展;2007年04期
4 李秀香;;借代对英语词汇影响的认知阐释[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武重阳;;流行歌曲歌词的修辞格分析[J];网络财富;2009年11期
6 陈丽敏;;修辞对英语词汇发展的影响[J];海外英语;2011年07期
7 严绪炎;;“圆规”、“枣核”是借喻,还是借代——与曹石珠先生商榷[J];语文月刊;1997年11期
8 周睿;;惯用语的语义特征及构成的修辞手段——以动宾式惯用语为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刘自强 ,王锐;标题辞格例说[J];阅读与写作;1995年07期
10 毛帅梅;;论借代在言语交际中的正负面作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广元;;借代的认知解释研究[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钟宇驰;;关于得体性原则的再思考——与孟华先生商榷[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3 李树金;;俄语篇章与辞格[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4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5 聂焱;;三一理论、三一学派纵横谈——三一语言学座谈会纪要[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朱琳;;英汉比喻修辞比较[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陈汝东;;论新媒体环境下国家形象传播的宗教修辞策略[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8 黄健;;作为理论碎片的语言随笔[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9 刘玉兰;文晶珍;;俄语反义词及其修辞功能[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姜群;;俄语中替换副动词短语的语法结构[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李淑清;隐喻的修辞和认知功能分析[N];山西党校报;2011年
2 威宁自治县迤那中学 刘世军;怎样区别借喻与借代[N];贵州民族报;2010年
3 张召国;让专版“脸面”亮起来[N];中华新闻报;2003年
4 梦里;编辑的职能[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5 沈峰;“好色之涂”可以休矣[N];中国文化报;2003年
6 安少梅;对症下药练阅读[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7 祝小惠;谈对偶式标题的制作[N];中国社会报;2001年
8 昆十中 李军;修辞和语境[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9 杭州机床厂厂长 朱金根;国企改制过程中的思考(下)[N];中国机电日报;2000年
10 周建设 主编;现代汉语教程[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郑璇;上海手语非视觉概念表达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王勤玲;幽默言语的认知语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王春秀;现代俄语同义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克;转喻的修辞批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5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泓;易中天现象:大众传媒与知识分子的修辞合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莉;语用原则下广告语言的修辞及效果[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孔淑娟;广告语言的象似修辞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4 胡彩霞;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新闻英语语篇的劝说性[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媛媛;英汉语广告的词汇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6 司文会;从广告英语看象似性及其修辞功能[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潘力;论广告英语的修辞及其在汉语广告英译中的应用[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8 张爽;演讲语篇象似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陈中美;现代汉语中的象似性及其修辞作用[D];湘潭大学;2007年
10 唐立宝;公文语言修辞问题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7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5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