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征西河与夏代西河地望
本文关键词: 《竹书纪年》 夏代 启 西河 观 胤甲 《汉志》河 考古学 河南省 吕氏春秋 出处:《齐鲁学刊》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古本《竹书纪年》有"启征西河"和"胤甲居西河"之记载。启征西河即文献所载启诛武观。"五观"即"五子"亦即"武观",并非启之五子或季子,而是参与反叛夏朝的异姓诸侯。启征西河应是夏代初年夷、夏激烈民族斗争历史背景下,夏族与传说中的虞舜的后裔的国族观国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根据有关文献和考古学资料判断,胤甲所居西河极有可能即在古观国,今河南濮阳清丰一带。夏代西河得名盖缘于该地位于古《汉志》河以西。
[Abstract]:The ancient Book of Bamboo Chronicles has the records of "Qi Zheng Xi he" and "Yin Jia Ju Xi River". The Qi Zheng Xi River is the concept of Qi and Zhu Wu contain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five views", that is, the "five sons" or the "Wu Guan", are not the five Qi Zi or Ji Zi. Instead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rebellion against the Xia Dynasty, the different surnames of the princes. Qizheng Xihe should be the first year of the Xia Dynasty, and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fierce national struggle in the Xia Dynasty. There was a war between the Xia nationality and the nation of the legendary descendant of Yu Shun. Judging from the relevant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data, it is very likely that Yin Jia's residence in the Xihe River was in the ancient state of Guoguan. The Xihe River was named after the Qingfeng area of Puyang, Henan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west of the ancient Hanzhi River.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早期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07BZS008)
【分类号】:K222;K928.6
【正文快照】: 《北堂书钞》卷十三帝王部引《竹书纪年》:“启征西河。”此事亦转载于《太平御览》、《路史》等古代典籍①。学术界多数人普遍认为,“启征西河必有史实”[1](P3)。毫无疑问,启征西河为夏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然而由于文献记载极为简略,加上夏代历史自身的复杂性,这件涉及夏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成军;淮河流域汉代墓葬形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2 陈立柱;亳在大O>说[J];安徽史学;2004年02期
3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4 周晓陆;《徕盘》读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杨东晨,杨建国;周公是整合中国文化的第一位圣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忠林;;古巢国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7 赵中枢;城市规划的地理学渊源[J];城市规划;1992年01期
8 徐国宝;藏文化的特点及其所蕴涵的中华母文化的共性[J];中国藏学;2002年03期
9 张淑萍,张修桂;《禹贡》九河分流地域范围新证——兼论古白洋淀的消亡过程[J];地理学报;1989年01期
10 刘盛佳;《禹贡》——世界上最早的区域人文地理学著作[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新;;炎帝与炎黄时代刍议[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于祖培;;先周历史阶段划分及中期地望[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崔冠华;;“五帝”的起源及在春秋时的历史遗留[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立柱;;说“国必依山川"[A];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学术研究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胡进驻;;略论商周徙都制度[A];夏商周文明研究·六——2004年安阳殷商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卢雪松;;《诗经》“民”字解[A];第七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6年
9 杨善群;;古文《尚书》研究——学术史上一宗严重的冤假错案[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10 朱彦民;;商族起源新论[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军;中国古都建设与自然的变迁——长安、洛阳的兴衰[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2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3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7 车淑娅;《韩非子》词汇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年
9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岚;张心(氵山一王攵)与《伪书通考》[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贾俊侠;先秦史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4 李龙海;商代的继承制度[D];郑州大学;2002年
5 韦峰;先秦城市空间格局研究[D];郑州大学;2002年
6 聂甘霖;东周血缘关系的解体[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梁刚;先秦“德”观念演变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崔艳华;先秦玉器与玉文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9 徐维波;唐宋私家园林环境模式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10 李鑫;先秦城市的长时段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德光;当鼎铭文考释[J];文物世界;200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炳正;试论《天问》所反映的周、楚民族的两次斗争——《屈赋新探》之八[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2 史夫;中国历代人口略计[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03期
3 牛庸懋;关于大禹的功绩与夏代文学问题的我见[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4 宝才 ,玉良;先秦史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J];人文杂志;1981年04期
5 赵世超;夏代奴隶制国家形成标志复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6 谈嘉德;《周易》初探[J];社会科学;1981年01期
7 彭年;中国专制制度探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8 万顺;龙门[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2年02期
9 何天行;亚与夏[J];南方文物;1982年02期
10 张伯声;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六十周年的一点感想[J];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景昆俊;;魏国·魏城·魏风[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2 陈秉新;;释(四比)及从(四比)之字[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3 刘宗汉;;卜辞伊尹(臼龟)示考[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4 彭瓞钧;邱锦程;周鸿翔;胡中为;;天文学的年代推算和古代日月食的统计研究[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5 杨育彬;孙广清;;试论商前期年代学研究的几个问题[A];江苏纪念甲骨文发现100周年甲骨文与商代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1999年
6 沈长云;;关于千亩之战的几个问题[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詹子庆;;姑蔑史证[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8 魏建震;;先秦时期姑蔑族的渊源与迁徙[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9 陈瑞苗;;姑蔑源流及其与鲁越两国的关系[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10 徐儒宗;;徐国与姑蔑文化[A];姑蔑历史文化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危兆盖;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验收[N];光明日报;2000年
2 ;灿烂的文明 宏伟的工程[N];光明日报;2000年
3 记者 赵志文;开发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N];人民日报;2000年
4 张培华;关注社会[N];社会科学报;2000年
5 记者 张学勤 周静;浙江又发现新石器时代犀牛遗骸[N];浙江日报;2000年
6 严文明;关于夏商周青铜文明的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1年
7 乌恩;读《朱开沟——青铜时代早期遗址发掘报告》[N];中国文物报;2001年
8 高东风;货币的始祖——贝币[N];中国邮政报;2001年
9 王诗宗;阴阳合历与二十四节气[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10 作者系浙江大学土地管理系副主任 徐建春;提升大型文化活动规模档次[N];浙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朝明;旧籍新识[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3 韩高年;颂诗的起源与流变——三代诗歌主流的逻辑推演与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星光;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变迁与夏代的兴起和嬗变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5 张一兵;明堂制度研究——明堂制度的源流[D];吉林大学;2004年
6 岳红琴;《禹贡》与夏代社会[D];郑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蕾;中国早期石磬述论[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2 高江涛;二里头遗址与夏都[D];郑州大学;2003年
3 王安安;《夏小正》经文时代考[D];西北大学;2004年
4 牛韵星;从夏代的出土乐器看夏代艺术的特征[D];山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607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60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