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
本文关键词: 历史地理学 研究范围 全球史观 出处:《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近年来,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不断扩大:时间范围上下延伸;空间范围不断拓宽;专业领域不断分化整合;学科问题不断强化。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空间范围的拓展,一方面应具有全球观念,以全球史观为指导,研究全球历史地理问题,重视跨国家、跨民族、跨地区历史地理研究与中外历史地理比较研究,在全球历史背景下研究中国历史地理问题;另一方面应保持区域意识,探讨历史地理问题的区域性表现及其历史变迁过程,并寻求全球性与区域性的内在统一。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scope of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the time range is extended up and down; The scope of space is continuously widened; The specialized field is constantly divided and integrated; On the one hand, we should have the global concept, take the global historical view as the guidance, study the global historical geography problem,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ross-country, cross-national. The cross-region historical geography research and 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ical geography comparison research, under the glob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studies 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 ques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gional consciousness should be maintained, the regional manifestation of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problems and its historical change process should be discussed, and the inner unity of global and regional should be sought.
【作者单位】: 大连大学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BZS021)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中国历史地理学具有极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以沿革地理为主体的中国传统历史地理学经历了连续不断的历史发展过程。而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却是在20世纪初期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作为现代学科之一的我国历史地理学,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正式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1](P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邓辉;试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兼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历史地理综合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于希贤;走向世界,走向21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J];人文地理;1998年03期
3 华林甫;中国历史地理学理论研究的现状[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尚元;胡适思想批判运动及其消极影响——史学领域的一个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苏亦工;法律史学研究方法问题商榷[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3 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陶希圣创办《食货》的史学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天红;;口述历史:国家图书馆关注的新领域[J];图书与情报;2006年05期
5 黄晓阳;诸葛亮西征战略评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余鸣鸿;年鉴学派对传统史学的突破[J];巢湖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张宏;;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出路[J];大连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8 杨天树;从百家争鸣到求同存异——辛亥革命的性质述论[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9 周兵;赫伊津哈和他的文化史研究[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余小明;史家主体意识及其与史学繁荣和发展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李庆刚;“大跃进”时期“教育革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刘招成;施坚雅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付海晏;变动社会中的法律秩序[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李新宽;英国重商主义经济体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王华;萨摩亚争端与大国外交1871-1900年[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志坚;自我统摄下的心理与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论秦汉时期人类不合理开发是导致西北生态环境变迁的重要性因素[D];郑州大学;2003年
2 梁洁;中国近代实证主义史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文侃;试论民族自信心的文化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仕举;唐代知识人物的地理分布[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隋丕宁;论台湾的台湾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相伟;吉林省西部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成本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唐洁;跨越边界——美国明代社会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义飞;“17世纪普遍危机”与西方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齐晓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薛明磊;隋唐时期新设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认识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邓辉;试论区域历史地理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兼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的历史地理综合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李并成;沙漠历史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以我国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沙漠化研究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4 曹廷藩;关于经济地理学当前争论问题的一些初步意见[J];地理学报;1958年02期
5 黄秉维;从自然地理学、土壤水分平衡谈到J.C威尔科克斯的四篇论文[J];地理学报;1963年04期
6 侯仁之;近年来我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趋势[J];地理学报;1983年02期
7 刘锡涛;中国民族历史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兼谈新疆民族历史地理[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9 严艳,吴宏岐;历史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李朝远;五十年中国考古学的发展[J];学术月刊;1999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甬坚;;十年来学界学术组织与学术力量评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2 杨慧贤;;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欢迎投寄外国历史地理研究专题论文[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4 刘铁程;;汉文历史地理史料中的藏文“都”(mdo)——几处羌、藏语古地名的释名[J];藏学学刊;2010年00期
5 张保见;;《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评述[J];地理学报;2011年07期
6 陆发春;;徽商兴盛历史地理成因的再反思[J];徽学;2010年00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2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宝田;高松凡;苏天钧;;《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阙维民;;历史地理学科有理论吗?——A·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译感[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劲夫;;在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暨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徐振燕;;一个民国学者的田野行走——任乃强和他的《泸定导游》[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尹钧科;;古都学与城市历史地理学[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陈桥驿;;比较城市学刍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隗瀛涛;;序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晓嘉;中国历史地理的另种解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具有世界性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侯林莉;一部精光内蕴的厚重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殷贝;关注历史也是关注未来[N];珠海特区报;2008年
8 安介生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禹贡学派:不可淡忘的中国学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N];光明日报;2000年
10 书评人 媛媛;第一手资料呈现中国历史环境变迁[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5 吴朋飞;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4 苗峰;明清黄河流域元宵灯俗的历史地理学考察[D];暨南大学;2010年
5 李杰;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D];郑州大学;2009年
6 姜小军;清代陕南会馆的历史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伟国;山东潍坊地区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强;资源与城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晓多;宁夏地区明代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孔祥生;桥梁与环境[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476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7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