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
本文关键词: 唐宋 开封 生态环境 出处:《史学月刊》200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程遂营著述的《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 ,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开封生态环境的变迁为研究对象 ,从气候、水文、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城市建设与规划、城市公共环境等方面 ,探讨了唐宋时期开封的生态环境 ,得出初步结论 :唐宋开封的整体生态环境基本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这种状态为唐宋开封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本书选题新颖 ,拓宽了古都开封兴衰史的研究领域 ,是我国古都史和生态环境史研究的一部佳作
[Abstract]:The study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Kaifeng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by Cheng Suiying. The chan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Kaifeng, which is of typical significance in Chinese history, is studied from climate, hydrology, landform, soil and veget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Kaifeng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draws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the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Kaifeng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is basically in a virtuous circle. This state provides a very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Kaifeng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his book has a novel title, broadens the research field of the history of Kaifeng's rise and fall in ancient capital, and is an excellent work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apit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阜阳师范学院
【分类号】:K928.6
【正文快照】: 开封作为与西安、洛阳、南京、北京、杭州、安阳齐名的七大古都之一 ,学界对其研究已取得众多的成果。然而开封城市史的研究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这尤其表现在城市历史地理背景与生态环境基础方面。程遂营博士的《唐宋开封生态环境研究》一书 ,正是以唐宋时段开封的历史地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2 蓝勇;从天地生综合研究角度看中华文明东移南迁的原因[J];学术研究;1995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震达,刘恕;中国沙漠化土地的特征及其防治的途径[J];资源科学;1980年03期
2 史念海;历史城市地理与历史区域地理的可喜收获——读《北京历史地图集》[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1期
3 蒲沿洲;商鞅生态环保思想初探[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蓝勇;20世纪运用人地关系思维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论与实践述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于希贤;走向世界,走向21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学[J];人文地理;1998年03期
6 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方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7 吴晟;试论瓦舍文化的商业性与娱乐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任冀军;宋代蹴鞠的盛行和发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樊宝敏,董源;中国历代森林覆盖率的探讨[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10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赖瑞和;;论唐代的检校郎官[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2 刘向阳;;唐太宗选择昭陵陵址时间及长孙皇后殡地小考[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3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霍建瑜;;执“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孟凡人;;明北京皇城和紫禁城的形制布局[A];明史研究第8辑[C];2003年
8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生杨;宋代巴蜀易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赵改萍;元明时期藏传佛教在内地的发展及影响[D];四川大学;2007年
4 郑慧霞;卢仝研究(Ⅱ)[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程群;道教生死观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杨军;宋元三教融合与道教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耿元骊;唐宋土地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景新强;《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宋代杂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田渝;16至19世纪中叶亚洲贸易网络下的中暹双轨贸易[D];暨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京传;北宋商品经济与文人词价值取向关系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井红波;唐代汴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素娜;从人地关系角度看夏朝的兴衰[D];湘潭大学;2007年
4 马晓琼;东晋南朝灾害及其社会应对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5 梁俊娜;苏洵的散文理论、创作及其对苏轼的影响[D];山西大学;2007年
6 王会豪;秦汉以来成都锦江滨河人文景观的变迁及复原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席明旺;交通、水利与城市的兴衰[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永强;《宣和画谱》中的缺位—米芾[D];四川大学;2007年
9 江敏;韩湘仙事演变及其在元明清戏曲小说中的拓展[D];四川大学;2007年
10 胡伟栋;从刘禹锡诗文探究其人格特征[D];山西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家诚;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探[J];地理研究;1982年02期
2 罗贤佑;元代蒙古族人南迁活动述略[J];民族研究;1989年04期
3 吴祥定,林振耀;历史时期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的初步分析[J];气象学报;1981年01期
4 李宾泓;我国早期丝织业的分布及其重心的形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苗子;唐宋壁画[J];美术研究;1980年01期
2 温廷宽;漫谈(尔土)印[J];文艺研究;1980年01期
3 金名;相声、参军戏及其他[J];文史哲;1980年05期
4 高学敏;秦腔脸谱艺术浅谈(一)[J];当代戏剧;1980年03期
5 伍丹戈;从唐宋税收的加法说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陈尚君;李白崔令钦交游发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7 郭君;从章太炎手稿看《秦政记》的一个句读[J];社会科学辑刊;1981年01期
8 曾昭岷;菊墨斋词说(二)[J];咸宁学院学报;1982年02期
9 黄新渠;唐宋奿奮选媜[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10 方品光;元明建本通俗演义对我国小说发展的影响[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卢润祥;;例证十要[A];辞书编纂经验荟萃[C];1992年
2 曾阅;;晋江县内坑亭顶村“五月节”的“(豆殳)(饣弟)”风俗[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胡汉生;;试论明代帝陵制度的传承与演进[A];中国紫禁城学会论文集(第二辑)[C];1997年
4 刘明浩;;元代文论者对《诗经》的认识[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陈学凯;曹秀君;;《正蒙》对《易》《庸》的继承和发扬[A];“张载关学与实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琳;;明祖陵的营建及特色[A];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7 陈建平;;关于明代中国人的日本观[A];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高如宏;贾爱民;陈卫川;;回族医药的发展与瞻望[A];国际传统医药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9 王乐德;;茶馆的社会文化功能[A];上海国际茶文化节论文选[C];2000年
10 任晓勇;;读王、李、杜三家散文杂记[A];中国李白研究(2001-2002年集)——纪念李白诞生13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包伟民;近二十年来的美国宋史研究[N];光明日报;2000年
2 傅正乾;评张国俊《艺术散文发展论》[N];西安日报;2000年
3 华梅;却道海棠依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林五三;绞釉瓷辨赏点悟[N];中国商报;2001年
5 (美)包弼德著 刘宁译;《唐宋思想的转型》[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陈燮君;千年丹青[N];解放日报;2002年
7 黄阿忠;晋唐宋元离我们多远[N];解放日报;2002年
8 柳浦;实践美术史观与写意画[N];美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张立行;唐宋书画摹本非赝品[N];文汇报;2002年
10 方宝璋;辽、金审计仿唐宋[N];中国审计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凤山;唐宋官学制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军均;唐宋传奇小说文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4 陈秀宏;科举制度与唐宋士阶层[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美华;唐宋礼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蒋晓城;流变与审美视域中的唐宋艳情词[D];苏州大学;2004年
7 黄云鹤;唐宋时期落第士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齐明敏;阿拉伯阿拔斯“苦行诗”及其与中国唐宋“出家诗”之比较[D];北京外国语学院;1993年
9 刘传鸿;两《唐书》列传部分词汇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清湘;唐宋《通玄真经》诠释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春青;唐宋咏物诗歌人文意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章晓历;唐宋八大家新探[D];扬州大学;2001年
3 丁双双;唐宋时期民间的丧葬消费习俗[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翠改;唐宋时期妇女的家庭经济地位[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金丽丽;唐宋同居共财的大家庭[D];河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赵成林;唐宋俚词叙论[D];湘潭大学;2002年
7 周奇;边缘到中心:唐宋江西道教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黄洁琼;论唐宋枢密使[D];厦门大学;2002年
9 徐维波;唐宋私家园林环境模式变迁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10 施岩;《字通》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794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79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