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旅游文学遗产视野下的庐山风景区变迁

发布时间:2018-02-01 19:20

  本文关键词: 旅游文学 文化遗产 变迁 庐山 出处:《旅游论坛》2009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丰富的旅游文学作品是庐山世界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标记了庐山旅游发展变迁的历史信息。庐山旅游文学可划分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和民国5个发展阶段,清代出现的景点数量最为可观,表明庐山的旅游发展已经进入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庐山旅游景点的空间位置表现为2种趋势,一是扩散化趋势,由早期的若干点扩散到民国时期的面,由早期的山麓向山顶扩散;二是集聚化趋势,由魏晋南北时的带状分布发展到民国时期的立体格局。
[Abstract]:Rich tourism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Lushan World Heritage and marks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of Lusha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change. Lushan tourist literature can be divided into Wei Jin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Sui Tang and five dynasties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In the five development stage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number of scenic spots in Qing Dynasty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dicating that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Lushan had entered a relatively mature stage. The spatial position of Lushan tourist attractions showed two kinds of trends. The first is the trend of diffusion, from several points in the early period to the surfac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from the early foothills to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Second, the trend of agglomeration, from the north-south distribution of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patter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作者单位】: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基金】:江西财经大学青年骨干教师项目资助
【分类号】:F592.7;K928.7
【正文快照】: 旅游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述旅途见闻,描写旅游地各种自然与人文景物,记叙、评介旅游地现实状况、社会习尚、风土人情、历史沿革、名胜古迹等,表达作者由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思想、感情和见解的文学[1]。在当今的旅游发展大潮中,旅游文学不仅具有教育、娱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曹诗图,孙天胜,田维瑞;中国文学的地理分析[J];人文地理;2003年03期

2 钱建状;;南渡词人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新态势[J];文学遗产;2006年06期

3 王祥;;北宋诗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学史意义分析[J];文学遗产;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群,汪海英,王文瑚,杨秀霞,杭爱华!100029,北京;中外地学期刊平均引文率对比与分析[J];编辑学报;1999年04期

2 何金南;编辑活动场论“六元”观[J];编辑学报;2000年03期

3 金伟;;《编辑学报》1995—2004年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编辑学报;2006年01期

4 纪昭民;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与中国科学引文索引[J];编辑学报;1996年04期

5 徐佳;布拉德福定律与检索工具完整性测定——对《全国报刊索引》、《中文科技资料目录》、《中国农业文摘》收录文献完整性的测定及比较[J];图书与情报;1997年01期

6 赵红,赵良英;《测绘学报》论文及作者的统计分析[J];测绘学报;1998年03期

7 李文以;;《档案管理》1995—2005年核心作者群分析[J];档案管理;2006年04期

8 全华,李铭珊;《地理科学》载文作者群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6期

9 周廷刚;地理学报1984~2003年论文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10 何书金,赵歆;地理学报70年来人文地理学的载文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宋若云;;1996~2000年《世界汉语教学》引文分析[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2 周丙锋;周文业;;基于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GIS的中国历史地理数字化应平台[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江丽丽;杜政;唐辉;;中文医学核心期刊简介[A];中华预防医学会预防医学情报专业委员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景;本体理论及在农业文献检索系统中的应用研究——以花卉学本体建模为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4年

3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祥;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王建国;东晋南迁士族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智君;边塞农牧文化的历史互动与地域分野[D];复旦大学;2005年

7 侯海燕;基于知识图谱的科学计量学进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成玮;宋初诗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兆辉;由消化性溃疡相关文献探讨中医治疗与处方用药规律[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夏增民;儒学传播与汉魏六朝文化变迁[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建荣;20世纪菲尔兹奖获得者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2 李健;网络结构单元中学术信息分布的计量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军亮;广义S形曲线非线性回归模型及其在文献计量学中的应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4 冯坚;国际著名研究所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5 刘亚兵;西文全文医学电子文献数据源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金武刚;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定量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於泓枚;宋明遗民诗歌创作心理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8 许莲莲;中国社会科学发展与作者分布实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4年

9 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清华大学;2004年

10 邰三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东裴氏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胡海胜;郑艳萍;;中国自助旅游发展探论——以庐山风光网旅游论坛分析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王祥;;北宋诗人的地理分布及其文学史意义分析[J];文学遗产;2006年06期

3 钱建状;;南渡词人地理分布与南宋文学发展新态势[J];文学遗产;2006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静;论唐人咏庐山诗[D];南昌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静;;那霸:一追再追的海上香格里拉[J];风景名胜;2011年09期

2 水之湄;;天坛:传统与现代的对话[J];金色少年;2008年05期

3 戴湘毅;徐敏;;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地理学研究——中国地理学界遗产专题首次学术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09期

4 陈建军;;辽宁省市域地名蕴含的语言文化现象思考[J];中国地名;2011年06期

5 韦纲;;广西秀水 状元村[J];广西城镇建设;2011年06期

6 ;北塘区[J];太湖;2011年04期

7 ;阳光温岭 别有硐天[J];风景名胜;2011年09期

8 ;布鲁塞尔鲜花地毯节[J];科学大观园;2011年14期

9 ;沙溪简介[J];大理文化;2011年08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建庚;;黔中胜景黔灵山[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2 刘亦文;;保护和建设好古都风景线[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陈述彭;;开拓西部旅游新天地——纪念徐霞客逝世360周年[A];徐霞客逝世360周年纪念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祁子青;;兰亭·《兰亭集》·《兰亭集序》——“兰亭之胜”的文化积淀[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爱衡;长城保护难在哪?[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田丰;雪泥鸿爪探“府衙 ”(下)[N];闽南日报;2008年

3 昭明;快马邮路:跟着前人的脚步[N];财经时报;2008年

4 记者 杨雪梅、鲍洪俊;杭州抢救运河“文化基因”[N];人民日报;2006年

5 方鸿;保护好潮汕本土的“唐人街”[N];汕头日报;2006年

6 崇先鸣;写在莫力庙复建之际[N];通辽日报;2007年

7 李忠东;伦敦厚重的文化底蕴[N];江南游报;2007年

8 主讲人 杨国庆 整理 杨静;南京城墙的文化遗产价值[N];南京日报;2008年

9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名管理办法[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10 ;做好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和申遗[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哈斯花;巴林地名文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刘涛涛;北京的历史传统与现代化—中外首都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任保平;基于生态旅游理念的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郭任聪;文化遗产型乡村社区旅游开发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范东升;河南历史名人资源纠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82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482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