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城市空间结构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研究——以成都市和兰州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2-24 18:11

  本文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通勤行为 成都市 兰州市 出处:《世界地理研究》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借鉴国外过剩通勤理论,构建了城市空间结构对居民通勤行为影响度公式,并利用大规模问卷调查获取的通勤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定量分析了不同城市空间结构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城市空间结构对居民通勤行为的影响程度要小于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对居民通勤的影响程度,因此,为了减少通勤,既要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更要减少个体自由选择职住区位的制度性约束;与单中心城市相比,各组团内部职住平衡度较高的多中心城市,在减少居民通勤距离,提高城市通勤效率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excess commut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formula of the influenc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n the commuting behavior of residents, and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mmuting data obtained by large-scal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analyzes quantitativel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n the commuting behavior of residents. It is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n the commuting behavior of residents is less than that of individual social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so the influence of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on the commuting behavior of residents is less than that of individual social and economic attributes. In order to reduce commuting, we should not only adjust the urban spatial structure, but also reduce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aints of individual free choice of occupation and residence location.Compared with the single-center cities, the multi-center cities with higher occupational balance within the groups are reducing the commuting distance between resident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urban commuting has a greater advantage.
【作者单位】: 湖北师范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
【基金】:湖北师范学院人才引进科研项目(2014F003)
【分类号】:K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卡;;大都市郊区新城通勤行为空间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2 毛蒋兴,闫小培;国外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J];城市规划;2004年07期

3 涂婷;孙斌栋;;单中心与多中心视角下的上海城市交通问题与改善策略[J];城市公用事业;2009年03期

4 孙斌栋;潘鑫;宁越敏;;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5 孙斌栋;石巍;宁越敏;;上海市多中心城市结构的实证检验与战略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1期

6 宋金平;王恩儒;张文新;彭萍;;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7 刘望保;闫小培;方远平;曹小曙;;广州市过剩通勤的相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08年10期

8 冯健,周一星;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内部迁居及相关空间行为——基于千份问卷调查的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9 刘定惠;杨永春;朱超洪;;兰州市职住空间组织特征[J];干旱区地理;2012年02期

10 王颖;孙斌栋;乔森;周洪涛;;中国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战略——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吕瑞钰;刘晓文;郭盼盼;;兰州市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齐心;;从北京看住房产权对居住迁移的影响[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么贵芬;;抽样方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邴燕萍;耿慧志;;居住与就业平衡对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影响——以日本东京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涂婷;潘鑫;;城市多中心空间布局对交通拥堵的疏导——以上海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2011年02期

6 冯筱;于漪;孙斌栋;郭研苓;;多中心城市结构下的通勤交通效应——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1期

7 王青;陈国阶;;成都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3期

8 顾朝林;吴莉娅;;中国城市化问题研究综述(Ⅰ)[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8年02期

9 诸大建;王世营;;上海城市空间重构与新城发展研究[J];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11年01期

10 韩玲;姚红云;;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衡苹;;城乡统筹背景下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迁居意愿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树盛;王进坤;;绿色交通理念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实践——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蒋瑞明;王兴平;;民生优先视角下的弱势群体就业空间初探——以南京老城区残疾人就业空间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柴彦威;肖作鹏;张艳;;中国城市空间组织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调控路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5 潘海啸;王晓博;;动迁居民的出行特征及其对社会分异和宜居水平的影响[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胥明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低碳城市规划策略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The Pattern of Residential Sub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8 居阳;陈静;马勤;;生态基础设施导向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刘伟奇;程炜;;苏州工业园区职住空间错位现象及影响分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10 赵虎;谢晖;;市场经济中的新市区职住平衡空间策略探讨——以南京江宁区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3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向睿;交通能耗在城市绿色交通规划中的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赵丽元;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交通一体化微观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8 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9 田永英;功能·尺度·等级;功能·尺度·等级[D];天津大学;2010年

10 黄晓军;城市物质与社会空间耦合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冶桂春;沈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融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卓;北京外来中低收入人群就业—居住关系研究[D];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年

5 么贵芬;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的时空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单连建;城市交通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互动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金鹏;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陈浩;转型期中国城市住区再开发中的非均衡博弈与治理[D];南京大学;2011年

9 邓罗飞;上海市居住郊区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研苓;多中心空间结构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丽凌;北京市城区危旧房改造的沿革及政策建议[J];北京房地产;2000年12期

2 孔祥智,陈炎,辛毅,顾洪明;北京卫星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4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5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6 郑思齐;曹洋;;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7 赵虎;;职住平衡角度下的城乡空间结构统筹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8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9 杨卡;;大都市郊区新城通勤行为空间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2期

10 王德起;许菲菲;;基于问卷调查的北京市居民通勤状况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么贵芬;北京市居民职住分离的时空对比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宋杰洁;上海市就业—居住关系与城市通勤的关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邓清华;;城市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2 尹惠斌;;长沙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与住宅区位选择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吴文英;;福州城市空间结构形态发展[J];闽江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张亮;;皖江流域城市空间结构拓展差异比较——以近代转型前后安庆、芜湖为例[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5 朱迎新;;东北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动力机制分析[J];辽宁高职学报;2009年09期

6 李明玉;廉京哲;南颖;;延吉市空间结构变化研究[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7 ;[J];;年期



本文编号:1531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531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6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