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唐代长江上游地区的荔枝分布北界及其与气温波动的关系
本文关键词: 唐代 长江上游地区 荔枝分布 气温波动 区域小气候 出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全面梳理和研究,本文认为唐代长江上游地区的荔枝分布北界并非此前学界所普遍接受的成都和万州一线,而只到达忠州(今重庆忠县)和涪州乐温县(今重庆长寿区)。唐代该地区的荔枝分布呈现集中于川江两岸峡谷的特点,这种分布格局与川江峡谷地区特殊的区域小气候直接相关,因此不能作为唐代气候较现在温暖湿润的证据。
[Abstract]:Through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study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litchi distribution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the Tang Dynasty is not a line commonly accepted by scholars in Chengdu and Wanzhou before. Only to Zhongzhou (now Chongqing Zhongxian) and Fuzhou Lewen (now Changshou District, Chongqing). The litchi distribution in this area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concentrated in the canyons on both sides of the Sichuan River. This distribution patter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pecial regional microclimate in the Sichuan River Canyon area, so it can not be used as evidence of the warmer and wetter climate in the Ta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德二;;我国“中世纪温暖期”气候的初步推断[J];第四纪研究;1993年01期
2 满志敏;关于唐代气候冷暖问题的讨论[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3 蓝勇;近2000年来长江上游荔枝分布北界的推移与气温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4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考古学报;1972年01期
5 郭声波;成都荔枝与十二世纪的寒冷气候[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3期
6 吴宏岐,党安荣;唐都长安的驯象及其反映的气候状况[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4期
7 蓝勇;中国西南2000年来五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变迁及影响[J];自然资源;1991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世远;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J];地理学报;1963年04期
2 杨怀仁,邱淑彰;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J];地理学报;1965年03期
3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年02期
4 施雅风;;五年来的中国冰川学、冻土学与干旱区水文研究[J];科学通报;1964年03期
5 竺可桢;;前清北京之气象纪录[J];气象杂志;1936年02期
6 蓝勇;四川荔枝种植公布的历史考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7 郭声波;成都荔枝与十二世纪的寒冷气候[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3期
8 蓝勇;中国西南历史气候初步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3年02期
9 吴宏岐,,党安荣;唐都长安的驯象及其反映的气候状况[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6年04期
10 蓝勇;中国西南荔枝种植分布的历史考证[J];中国农史;198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蓝勇;;对中国区域环境史研究的四点认识[J];历史研究;2010年01期
2 ;NO.2 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重庆[J];中国西部;2008年Z2期
3 蓝勇;黄权生;;燃料换代历史与森林分布变迁——以近两千年长江上游为时空背景[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7年02期
4 佚名;;夔门洞开 宁静不再[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6年02期
5 郝明工;;陪都重庆文化与文学的战时性论略[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6 关鸿文;江河冰钓实战技巧[J];中国钓鱼;2005年01期
7 赵曦,张壹;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杨国庆;;岷江上游看都江堰[J];四川文学;2005年12期
9 陈剑;于春;;长江上游地区文明化进程学术研讨会纪要[J];考古;2005年05期
10 何志国;论早期佛像在长江流域的传播——以汉晋考古材料为中心[J];东南文化;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鸣鹏;曾勇明;;欢迎辞[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大军;张灵;;重庆仲裁事业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蒋有绪;肖文发;;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改革林业管理体制,城乡统筹发展林业确保三峡库区生态安全[A];老专家2008年建言献策选编[C];2009年
5 曹力维;易峥;;产业转移与重庆市产业发展路径研究[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师哲;赵健;岑奕;畅益峰;;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王崇举;朱莉芬;;重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与探索[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加强行政管理理论研究,推进政府改革与创新——重庆市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暨“重庆直辖十年政府改革与创新”理论研讨会综述[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易峥;;新起点与新谋划: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回顾与剖析[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辛向阳;;北京城市发展的三点思考[A];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城市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白勇 实习生 董方;两江新区:倾力打造全球投资新高地[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白勇 实习生 董方;两江新区:倾力打造全球投资新高地[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3 ;打造国家中心城市 主城“小老虎”纷纷发力[N];重庆商报;2011年
4 记者 白麟;“十二五”期间我市基本建成长江上游地区商贸会展中心[N];重庆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子洲 王雁南 特派记者 陆海生;需求超千万吨 钢铁物流崛起[N];现代物流报;2011年
6 林培;重庆涪陵打造特种船出口基地[N];中国船舶报;2011年
7 记者 罗恒;5年引八成国际大牌入渝[N];重庆商报;2011年
8 记者 韩向辉 通讯员 谢辛 唐兵;重庆将建内陆开放型人才高地[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9 罗恒;重庆5年内引80%国际品牌入市[N];西部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傅洛炜 本报通讯员 何培虎 王家兵;力解重庆燃“煤”之急[N];人民铁道;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福红;基于“3S”技术的沟蚀研究方法构建与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2 李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冉瑞平;长江上游地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3年
4 符礼建;长江上游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刘志文;长江上游地区天然林保护的政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素芳;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焦丽蓉;应用于江水源热泵系统的新型旋流除砂器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管继玲;长江上游地区江水源热泵取水——水处理系统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曹芳香;重庆市阶层及行业收入分配差距成因与调控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蒋静梅;重庆农村金融要素市场培育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钱天鹏;重庆作为长江上游旅游中心城市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林青;关于打造重庆北部新区核心增长极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周雪;重庆高等教育对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建设的人才支撑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唐滔;长江上游地区城镇化水平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10 贾曦;重庆市物流中心信息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426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54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