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造者的角度研究梅关古道线性文化景观历史演变的过程
本文关键词: 线性文化景观 梅关古道 建造过程 出处:《博物馆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线性文化景观是经由当地人民漫长的历史生活经验、生态系统、传统文化及社会变迁等因素结晶而遗存下来的,它的形成与人的作用密不可分。本文以梅关古道为例,探讨它的建造者在历史时期中所实施的修缮措施对其景观演变过程的影响结果。
[Abstract]:The linear cultural landscape is survived by the crystallization of local people's long historical life experience, ecosystem,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social vicissitude, and its form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ole of human being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the restoration measures carried out by its builders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n its landscape evolution process.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分类号】:K92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2 王金伟;韩宾娜;李勇;;线性文化遗产旅游及其发展潜力研究[J];旅游论坛;2008年05期
3 卿雄志;;江西梅岭旅游景区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年03期
4 詹瑞祥;梅关古道沿革考[J];九江师专学报;1988年01期
5 王元林;;试论丝绸之路东段线路走向和构成的文化线路网络特性[J];文博;2010年05期
6 王景慧;;文化线路的保护规划方法[J];中国名城;2009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晴;姚峯;;遗产地群的观念和方法及对我国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2 刘强;;文化景观视角下的中国名山风景区价值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3 刘小方;;我国世界遗产申报“次序性”问题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4 白磊;;会通河的兴衰与再发展机遇[J];城市问题;2007年02期
5 沈雷洪;;浅谈乡土景观与小城镇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5期
6 王建波;阮仪三;;作为遗产类型的文化线路——《文化线路宪章》解读[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4期
7 朱隽;钱川;;试论大运河的保护原则和措施[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余青;吴必虎;刘志敏;胡晓冉;陈琳琳;;风景道研究与规划实践综述[J];地理研究;2007年06期
9 赵逵;张钰;杨雪松;;川盐文化线路与传统聚落[J];规划师;2007年11期
10 刘小方;;文化线路辨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艾勇军;易晓峰;;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的整体保护理念与方法——以《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历史文化保护区规划》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张松;缪洁;;文化线路保护的区域性策略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肖洪未;黄瓴;;“文化线路”理念的城市线性历史遗产整体保护策略探索——以重庆渝中区抗战文化线路的保护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市文化)[C];2012年
4 张祖群;;试论首都经济圈内部(晋—京津冀)的空间联系与文化变迁——基于“太行八陉”线路文化遗产之概念[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阙维民;宋天颖;;京西古道的遗产价值与保护规划建议[A];北京学研究2011:北京线性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C];2011年
6 陈舒;;系列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探讨——以铁路遗产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C];2014年
7 王鹏;;文化线路视角下的大运河遗产认定与保护利用浅析[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8 翟玉章;;基于线性文化遗产保护的城乡空间优化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 城市文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牛会聪;多元文化生态廊道影响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聚落形态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莫fx;文化线路视域下的清江流域商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蔡晴;基于地域的文化景观保护[D];东南大学;2006年
6 史晨暄;世界遗产“突出的普遍价值”评价标准的演变[D];清华大学;2008年
7 田燕;文化线路视野下的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8 杨静;京杭大运河生态环境变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张明;藏地人类学纪录片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祝笋;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茶叶之路(湖北段)建筑遗产调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晓英;传统乡村文化景观及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陈怀宇;古代大庾岭地区道路交通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3 薛倩;古道遗址的保护与利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书勤;建筑学视野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组织及保护思想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刘玉石;常熟—太仓地区旧园复原及其价值取向定位的思考[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6 邓姣;长江三峡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建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8 阚波;茶马古道的历史沿革与申遗冷思考[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月;楼观地区文化遗产与自然景观的保护与利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钟凌艳;文化视角下的当代城市复兴策略[D];重庆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伟,俞孔坚,李迪华;遗产廊道与大运河整体保护的理论框架[J];城市问题;2004年01期
2 李伟,俞孔坚;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线路[J];城市问题;2005年04期
3 郝树声;敦煌悬泉里程简地理考述[J];敦煌研究;2000年03期
4 李宗俊;;唐代河西走廊南通吐蕃道考[J];敦煌研究;2007年03期
5 王景慧;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层次[J];规划师;2002年06期
6 汪芳;廉华;;线型旅游空间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J];华中建筑;2007年08期
7 黄晓辉;汪芳;陈丹丹;;线型旅游空间的形象认知要素与形象设计探讨——以无锡古运河为例[J];华中建筑;2007年08期
8 夏鼐;;青海西宁出土的波斯萨珊朝银币[J];考古学报;1958年01期
9 单霁翔;;大型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初论:突破与压力[J];南方文物;2006年03期
10 梁学成;;对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分析与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06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淑梅;区域旅游竞争力基本理论与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荣;陈忠祥;;宁夏文化景观形成的环境影响分析[J];池州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2 许静波;;论文化景观的特性[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7年04期
3 李玲琴;浅谈文化景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10期
4 乌尔夫·汉内斯;边界[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04期
5 冯健,张小林,金其铭;文化景观结构的地域整合与旅游开发——以徐州汉文化景观为例[J];人文地理;2000年01期
6 郭凌;王志章;;空间生产语境下的城市文化景观失忆与重构[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7 翁齐浩;张岩;;台湾文化的空间发展过程[J];热带地理;1992年02期
8 周年兴;俞孔坚;黄震方;;关注遗产保护的新动向:文化景观[J];人文地理;2006年05期
9 ;期刊导读[J];风景园林;2009年04期
10 江金波,司徒尚纪;梅州市名城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开发研究[J];热带地理;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智勇;;岳阳市城市自然地理与文化景观的分布特色[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宋佳p,
本文编号:1556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55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