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全球城市宜居性评价及发展趋势预测——以上海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04 21:24

  本文选题:城市 切入点:宜居性 出处:《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层面直接影响着全球事务.上海作为中国现代化的引领者,提高宜居性是其建设全球城市的重要目标之一.参考已有的全球城市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现代城市发展特点对指标进行了修正,并以上海市为典型案例,结合全球城市纽约和东京的发展历程,验证了全球城市宜居性发展的N型曲线假说:即随着城市人均收入的增长,城市宜居性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发展阶段.通过因素分解方法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城市宜居性的主要影响因子,同时采用指数平滑法和Logistic增长模型对上海市未来30年宜居性进行了四种情景预测.以东京为参照,得出了未来30年上海能达到最高宜居性的结论,可为上海全球城市的宜居环境建设提供方向.
[Abstract]:As a high-level form of urban development, global cities directly affect global affairs in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political aspects. Shanghai is the leader of China's modernization. The improvement of livabil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goal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lobal cities. Referring to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livability of global cities, the index is revi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urban development, and Shanghai is taken as a typical case.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York and Tokyo, the N-type curve hypothesis of the livable development of cities in the world is verified: that is, with the increase of urban per capita income, Urban livability has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stage of "rising-descending-rising".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rban livability in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are analyzed by factor decomposition method.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onential smoothing method and Logistic growth model are used to predict the livability of Shanghai in the next 30 years. Taking Tokyo as the reference, the conclusion that Shanghai can reach the highest livability in the next 30 years is obtained. It can provide direc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vable environment in Shanghai.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华东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课题(2014BCK001)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14YJAZH028)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科研创新项目(14ZS053)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项目(2014-A-55-B)
【分类号】:K9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凯利·阿库托;;全球城市:我们还能视而不见吗-[J];城市观察;2011年03期

2 褚劲风;试论全球城市的基本特征[J];人文地理;1996年02期

3 高桥润二郎;北京,东京,全球城市[J];读书;2004年09期

4 ;上海模式及全球城市未来发展战略(上)[J];中国名城;2009年11期

5 詹姆斯·洛维;;奥克兰是创业型全球城市吗?[J];城市观察;2013年05期

6 张颐武;寻找全球都市的重心[J];散文百家;2004年06期

7 陶杰;;寻觅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J];南风窗;2012年03期

8 沈丹;章瑾;王梦怡;杨帆;孙玮;;高科技助推浦东文化产业[J];浦东开发;2010年12期

9 张颐武;;询问北京[J];散文百家;2003年12期

10 温朝霞;;《广州市各区品牌文化研究》丛书评介[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京祥;何建颐;殷洁;;全球城市密集地区发展与规划的新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周振华;;我国全球城市崛起之发展模式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3 石光宇;孙群郎;;简析全球城市的成因——以纽约为例[A];都市文化研究(第10辑)——书写城市:文学与城市体验[C];2014年

4 苏雪串;;全球城市体系形成的经济机理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张京祥;何建颐;殷洁;;全球城市密集地区发展与规划的新趋势[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徐颖;徐辉;;全球城市体系视野下的宁波都市空间拓展新思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蓝逸之;庄翰华;;海峡两岸主要都市竞争力之比较分析——以上海市与台北市为例[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8 沈璐;;全球视角下的上海城市定位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深圳商报记者 董超文;评估全球城市投资价值[N];深圳商报;2006年

2 通讯员 沈必扬 记者 陈敏;宁波入选全球城市竞争力年度最佳案例城市[N];宁波日报;2010年

3 记者 谭秋明 通讯员 黄少江;将广州奖打造成为全球城市交流合作平台[N];广州日报;2012年

4 记者 谭秋明 通讯员 黄少江;“广州奖”引领全球城市迈向美好明天[N];广州日报;2012年

5 记者 王亚欣 黄师师 实习生 高丽 通讯员 彭f

本文编号:1567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567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