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与国土开发整治——贺吴传钧院士90华诞

发布时间:2018-03-11 17:15

  本文选题: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切入点:国土开发整治 出处:《地理学报》2008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委托,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于1989年初组织有关专家组成"地理科学发展战略研究组",由吴传钧先生领导开展工作。
[Abstract]:Commission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Committee, the Institute of Geograph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the State Planning Commission organized in early 1989 a group of experts to form the "Geography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Group"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Mr. Wu Chuanjun.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分类号】:K826.14;K90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J];经济地理;199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松,陆林,徐茗;高等学校地理专业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课程建设研究——兼论芜湖市实习基地的建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李成,王波;健康型人居环境及健康住宅[J];城市;2003年04期

3 汪一鸣,姜有录,李岳坤,刘新民;地区国土规划的若干方法论问题——以宁南山区国土规划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6年04期

4 张维帮;国土规划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9年02期

5 李月丛,胡金华,许清海;河北省南部新石器时代人地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2期

6 税伟,张启春,王山河,冯娴慧;当代美国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实践——基于人地关系论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7 吴传钧;国土整治和区域开发[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4年03期

8 申玉铭,毛汉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4期

9 徐勇,沈洪泉;人文要素数据与土地利用单元匹配方法——以北京丰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6期

10 魏建兵;肖笃宁;解伏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与调控原则[J];地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潘玉君;;论地理学的基本价值[A];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地学哲学委员会第十届学术会议代表论文集[C];2005年

2 王光溥;连建功;;论人地关系理论在人文地理学教材中的体现[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3 樊杰;相伟;;区位论、空间结构与区域(空间)规划[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4 申玉铭;毛汉英;;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5 狄乾斌;韩增林;;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地理视角与贡献[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郑度;陈述彭;;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毛留喜;;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口胁迫下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尹立成;沈正平;季刚;;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向——从地理学理论角度[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震远;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扬;基于Web的区域经济增长分析PSE模式与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谭永忠;县级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机制及空间格局变化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乔家君;中国中部农区村域人地关系系统定量研究——河南省巩义市吴沟村、滹沱村、孝南村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04年

5 邓宏兵;江汉湖群演化与湖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俞文政;青海湖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8 李堂军;矿区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与适应性对策[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0年

9 刘殿伟;过去50年三江平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特征与环境效应[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于林;沿海经济发达区种植业结构变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晖;晋陕蒙接壤区污染环境冲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何格;西部大开发中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

3 杨建平;航运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统计指标体系及模型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4 李爽;地球科学数据网格及其对地理科学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3年

5 徐德才;杭州市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全面小康评价及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毛良祥;区域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以金坛市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7 郑一萍;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气候保护的模拟研究及系统原型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孙振冰;耗散结构理论及其在时空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狄乾斌;海域承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曹可;海洋功能区划的基本理论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平;那玉林;;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管理学研究[J];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刘彦随;;吴传钧院士九十华诞贺寿会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讨会隆重举行[J];人文地理;2008年03期

3 杨君;郝晋珉;匡远配;谢红霞;;基于和谐思想的人地关系研究述评[J];生态经济;2010年01期

4 陈金华;秦耀辰;;构建和谐社会的地理学视角[J];未来与发展;2007年11期

5 ;地理学史和人物传[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3期

6 周淮培;;我国古代国土开发整治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5年04期

7 ;人地关系研究·开栏寄语[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邱膑扬;鄢谢萍;廖春花;;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三点理论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张洁;李同f;周杜辉;;流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进展[J];干旱区地理;2011年02期

10 方一平,李立华,傅绶宁;山地灾害与环境治理的人文途径[J];山地学报;200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明庆忠;;构建和谐社会的地理学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本文编号:1599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599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4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