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符号学的景德镇产业聚落景观的变迁——以瓷茶互动为视角
本文选题:景德镇陶瓷 切入点:景观研究 出处:《农业考古》2012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产业聚落景观是反映区域文化景观差异的重要标志,也是区域产业发展的重要象征。在景德镇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茶业聚落景观和瓷业聚落景观两大产业聚落景观的良性互动,形成了景德镇(古代浮梁)地区文化景观的多样发展性。本研究通过对茶业聚落景观和瓷业聚落景观的良性互动,以符号学研究的视角,来构筑古代景德镇产业发展。
[Abstract]:The industrial settlement landscape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symbol of reg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difference, but also an important symbol of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orming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major industrial settlements landscape: tea settlement landscape and porcelain settlement landscape. Through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ndscape of tea settlement and the landscape of porcelain industry, this study constructs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Jingdezhe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061020)
【分类号】:G122;K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广宏;;禹生西羌广柔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李德新;;唐代火灾及防治措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程立中;邢尉群;;曹操故里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卜宪群;刘晓满;;垓下位置研究评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5 蔡定益;肖绚;;景德镇瓷业崛起的茶文化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付先召;;唐朝后期颍州隶属变动及其对政局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7 孙佳;;韩愈量移江陵行迹初探——以沿途诗文为研究中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8期
8 保宏彪;;唐肃宗兴复基地取舍于朔方和河西的原因[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王艳玲;;唐代茶叶经济发展探究[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魏隽如;汤倩;;尧文化的发源地、思想内涵及其历史影响[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3 周运中;;战国秦汉时期人口大东流与淮盐产业兴起[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4 艾冲;;论唐代“河曲”内外驻防城群体的分布及其对北疆民族关系的作用[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5 于赓哲;;唐代人均食盐量及盐的使用范围[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6 张重艳;孙继民;刘宏安;;新发现唐史弘泉墓志铭试释[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文丽;汉代河西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瑜;唐代代北军人群体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明华;苏轼诗歌与佛禅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常倩;商周至魏晋南北朝羌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郝二旭;唐五代敦煌农业专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孔令梅;敦煌大族与佛教[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丽娟;从《全唐诗》中看唐代桑蚕丝绸业的发展[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一敏;9世纪中日文化交流的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林文飞;盛唐时期假日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姚翔萍;武则天时期洛阳都市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厉复超;隋唐时期淫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晶;唐代五坊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苑野;战国秦汉上郡军事地理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2 王守春;评《中国文化地理》[J];地理学报;1993年03期
3 周尚意;英美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4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5 角媛梅,程国栋,肖笃宁;哈尼梯田文化景观及其保护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6 李蕾蕾;从新文化地理学重构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框架[J];地理研究;2004年01期
7 刘沛林;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8 冯天瑜;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展开[J];江汉论坛;2002年01期
9 汤茂林,汪涛,金其铭;文化景观的研究内容[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10 李团胜;景观生态学中的文化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秀英;刘沛林;邓运员;郑文武;;景观基因图谱:聚落文化景观区系研究的一种新视角[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吴立波 ,陈琴英;景德镇陶瓷文化游[J];两岸关系;1999年03期
3 冯国平;郑筱卿;;认识CHINA从这里开始 瓷都景德镇[J];大江周刊;2002年03期
4 卢世主;;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保护设计——以江西吉安钓源古村为例[J];民族艺术;2011年01期
5 胡最;刘沛林;;基于GIS的南方传统聚落景观基因信息图谱的探索[J];人文地理;2008年06期
6 刘海泳,顾朝林;北京流动人口聚落的形态、结构与功能[J];地理科学;1999年06期
7 杨果;宋元时期江汉—洞庭平原聚落的变迁及其环境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6期
8 韩茂莉;张f愇
本文编号:1604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0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