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流动、旅游与后现代——一个研究视角与一种精神转向

发布时间:2018-03-17 16:02

  本文选题:流动 切入点:旅游 出处:《人文地理》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后现代思潮作为对现代性的全面反思甚至批判,为我们理解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生活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视角。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可以开始重新思考和重构旅游的意义,并在新的后现代和后结构哲学思潮以及更广阔的流动背景下探讨旅游的新特征和旅游体验的新方向。流动作为一种批判语境,意味着对传统以稳定和界限为主体的文明形式的挑战,也在更深层意义上代表着新的社会精神内涵。随着社会流动的增加和人们意识的改变,人们将习惯一种流动的生存和生活方式,在流动中居住,在居住中流动。在此意义上,旅游的内涵或者是生活化了,又或者是生活旅游化了。文章最后从"何为旅游世界"、"旅游体验"以及"再谈游的精神"等三个方面对后现代语境下旅游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论述分析。
[Abstract]:As a comprehensive reflection and even criticism of modernity, postmodernism provides a systematic perspective for us to understand today's social reality and social life. Under this background, people can start to rethink and reconstruct the significance of tourism. Under the new postmodern and poststructural philosophical trend and the broader flowing backgroun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and the new direction of tourism experience. Flow as a critical context, It means that the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civilization with stability and boundary as the main body also represents the new social spiritual connotation in a deeper sense. With the increase of social mobility and the change of people's consciousness, People will get used to a mobile way of survival and life, living in the movement, moving in the living. In this sense, the meaning of tourism or life, At the end of the articl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tre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post-modern context from three aspects: "what is the world of tourism", "the experience of tourism" and "the spirit of tourism".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文化产业与文化地理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旅游局面上规划项目(16TAAG01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6YJC63008)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41630635)
【分类号】:F590;K9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ierre L.Van den Berghe;Charles F.Keyes;徐赣丽;;旅游和民族性的再创造[J];民俗研究;2006年01期

2 黄耀丽;李凡;郑坚强;;“旅游体验”视角下的特色旅游开发与管理问题探讨——以我国北方沙漠旅游为例[J];人文地理;2006年04期

3 李萍;许春晓;;旅游体验研究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4 王新同;;清华女孩:年薪百万的“旅游体验师”(上)[J];环境;2011年11期

5 王新同;;清华女孩:年薪百万的“旅游体验师”(下)[J];环境;2011年12期

6 王新同;;郝娜:中国第一位“首席旅游体验师”[J];劳动保障世界;2012年08期

7 曹诗图;;对“旅游”概念的进一步探讨——兼与王玉海教授等商榷[J];人文地理;2013年01期

8 余志远;;旅游的意义:走出生活世界的自由体验[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9 余志远;沈晓婉;;背包旅游体验中的自我认同建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11期

10 富娅琳;;试从旅游需求的角度谈旅游体验的提升[J];青年文学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本涛;;旅游情感新论[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耿庆汇;;旅游生态系统及其平衡与调控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4 阚耀平;高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勾四清;;海南旅游商品组合开发的三维结构体系构建研究[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7 李发永;;我省旅游购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下)[C];2011年

8 肖升;王悦;;论旅游体验营销[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吕少敏;;关于延安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A];华圣文化——延安红色旅游与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6年

10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鹰;生态文明与旅游价值观的重建(十)[N];江南游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李玲;酷讯:“旅游体验师”传递观察和感悟[N];中国旅游报;2011年

3 赵珊 邹雅筠;旅游体验师中国第一美差?[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琼北旅游合作组织工作办公室 于济东;用文化提升琼北旅游软实力[N];海南日报;2012年

5 记者 冯涛;打造露营旅游新亮点[N];云南政协报;2013年

6 张凡;先旅游后付款,能行吗?[N];中国旅游报;2013年

7 白四座;唤起国民旅游意识是根本[N];中国旅游报;2013年

8 郑健阳;高端旅游:向强化体验发力[N];中国贸易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孙敏;加强旅游培训 提升旅游体验[N];桂林日报;2013年

10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魏小安 记录整理 本报记者 沈仲亮;旅游研究与实践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张宝;旅游出行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和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谢彦君;旅游体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王凯;跨界旅游目的地整合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玉成;唐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朱璇;背包旅游:基于中国案例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明媚;旅游与宗教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张玲;基于知识旅游的知识转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洁;旅游体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蔚志红;山西省旅游购物体系建设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3 徐斌;旅游动机对旅游忠诚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徐凯睿;我国旅游公共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5年

5 王静;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品牌体系构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6 袁申梅;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内地游客赴港旅游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7 金程;游客情感的动态性及其变化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8 孙益印;黑龙江省林海雪原文化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9 霍丽娟;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西安市旅游公共服务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10 朱新杰;产业融合背景下辽宁乡村旅游的发展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25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25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b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