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主要理论及研究的意义——基于空间思想的分析
本文选题:城市社会地理学 切入点:城市社会空间 出处:《城市问题》2006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到吉登斯结构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y of urban social geography in the West, from neo-Marxism, neo-Weber 's theory of Marxism to Giddens' theory of structure, postmodernism to feminist theor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western urban social geography since 70s,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urban social geography research in China.
【作者单位】: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重大项目(04JJDZH003)
【分类号】:K90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朴寅星;西方城市理论的发展和主要课题[J];城市问题;1997年01期
2 孙明洁;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发展[J];城市问题;1999年03期
3 冯健,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1982-2000)[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4 王兴中;社会地理学社会—文化转型的内涵与研究前沿方向[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5 夏建中;新城市社会学的主要理论[J];社会学研究;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丹青;;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译本《醉翁亭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葛忠明;论科学扩大的必要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张义烈;;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二代”市民化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徐晓燕;;城市社区规划设计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5 胡平;;经济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城市适应问题研究——基于对浙江嘉兴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6 李伟;;柏拉图《理想国》与当代都市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俞宁;从科学理性到日常事务理性——常人方法学对社会研究方法的突破[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王生坤;薛婷婷;;“过渡型社区”的概念、生成因素与存在的困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李瑞光;;国外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7期
10 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晓;洪亮平;;“再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更新创新方法初探——基于广东省“三旧改造”规划的辩证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代云;李健;吕娟;;市场经济下城市设计空间塑造的内在理性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瑞祥;;传播社会学:发展与创新[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严志兰;;加速还是缓解社会学危机:后现代主义社会理论与社会学理论转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陈建华;许斗斗;;企业文化的实质与气质——从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谈起[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念长;;乡村旅游时代的“新农村建设”——以大金湖旅游区水际村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令福;;古都郑州的特殊历史地位及其文化发展战略[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郑晓茹;;第二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分析——基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王慧钧;;第三章 城市共生论[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洋;求同存异:在冲突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D];南开大学;2010年
6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7 万鲁建;近代天津日本侨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9 黄庐进;转型时期中国中产阶层消费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田自安;政治因素对主观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翼;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邵丽;海洋开发对沿海城市文化影响的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龚大鹏;社区文化建设绩效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5 邹创;在真实和想象的空间中建构自我身份[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赵东梅;马尔库塞的“单面社会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学梦;后现代语境下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云云;宇宙·晶体·诗意[D];江南大学;2010年
10 刘慷;增城市“三旧”改造规划与实施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锡金;居住环境的构成与质量评价[J];城市规划;1980年04期
2 虞蔚;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与规划[J];城市规划;1986年06期
3 陈青慧,徐培玮;城市生活居住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初探[J];城市规划;1987年05期
4 冯健,周一星;1990年代北京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最新变化[J];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5 顾朝林,C·克斯特洛德;北京社会空间结构影响因素及其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1997年04期
6 易峥,阎小培,周春山;中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7 冯健,周一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8 许学强,胡华颖,叶嘉安;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J];地理学报;1989年04期
9 孙胤社;大都市区的形成机制及其定界——以北京为例[J];地理学报;1992年06期
10 冯健;杭州城市形态和土地利用结构的时空演化[J];地理学报;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大宾,王力;我国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趋势[J];人文地理;2001年02期
2 张波,王兴中;国外对城市(营业性)娱乐场所的空间关系研究的流派、阶段与趋势[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3 李志刚;吴缚龙;薛德升;;“后社会主义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6年05期
4 付磊;唐子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的特征与趋势[J];人文地理;2009年01期
5 王兴中;王立;谢利娟;王乾坤;杨瑞;曾献君;廖兰;;国外对空间剥夺及其城市社区资源剥夺水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人文地理;2008年06期
6 顾朝林;;论构建和谐社会与发展社会地理学问题[J];人文地理;2007年03期
7 姚华松;;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动向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5期
8 周尚意;柴彦威;;城市日常生活中的地理学——评《中国城市生活空间结构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5期
9 魏立华;闫小培;;有关“社会主义转型国家”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述评[J];人文地理;2006年04期
10 李健;宁越敏;;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对中国研究的意义[J];地理科学;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渺希;;上海市中心城区外来人口社会空间分布研究[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邓俊;;长春市社会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与机制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张引;王志章;杨庆媛;;中国城市社会空间再生产与城市化路径——一种空间政治经济学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刘德钦;刘宇;马维军;;贫困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颖;李诚固;黄晓军;;西方城市更新教训的借鉴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赵莹;柴彦威;;1990年以来西方时间地理学的研究进展[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宋立新;;生态社会学视角下的城市空间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兴中;;欲望搬迁与城市内部生活空间质量结构[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武前波;宁越敏;;后工业化时代城市新经济:符号消费与文化经济[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尹若冰;;居住空间隔离视角下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设施使用调查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提篮桥街道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孙启军;聚焦民族热点问题 关注边疆民族发展[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城市内部二元化”也要关注[N];联合时报;2011年
3 本报评论员;提升形象[N];自贡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姜泓冰;中国城市患上三种文化病[N];人民日报;2011年
5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强乃社;空间转向与城市难题的解决[N];光明日报;2011年
6 车飞;中国城市的社区空间模式初探[N];中华建筑报;2011年
7 上海规划院浦东分院高级工程师 李锴;关于郊区产业新城发展的几点建议[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瑞秋;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杨卡;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晓霞;基于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社区资源配置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4 赫曦滢;新马克思主义城市学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杨上广;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付磊;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李静;大城市低收入人口空间分布及其聚居形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姜斌;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居住空间形态演进与发展[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赵晔琴;上海城市空间建构与城市改造:城市移民与社会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孟庆洁;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生活方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丽莉;大学生日常生活行为与大学集聚区社会空间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2 肖莹光;广州市中心区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3 周文娜;上海市郊区县外来人口社会空间结构及其演化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4 姚亮;城市社会变迁:社区分化与利益群体分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燕玲;基于社会空间结构下城市社会区域演化与空间结构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柯汉扬;转型期杭州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阶层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阎衡;郑汴一体化环境下的开封市居住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8 武前波;郑州市居住空间演变过程及动力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媈;深生态设计视野下景观安全构建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陈亚玲;城市高档住区与环境景观资源占有的不平等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28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28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