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池都督府与兰池州
本文选题:六胡州 切入点:兰池都督府 出处:《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唐调露元年设六胡州,长安四年并为匡、长二州。神龙三年于此二州地设兰池都督府,分六州为县。过去学界多认为,此兰池都督府即《新唐书.地理志七》所记灵州都督府所属党项羁縻府州"兰池都督府"。本文考辨以为两兰池都督府非同一,原六胡州所设应为"兰池州"或"兰池州都督府";并考释兰池州所辖六县中,可知的有长泉县和塞门县。
[Abstract]: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Tang Dynasty, Liu Huzhou was set up, Chang'an four years and Kuang, Chang Erzhou. For three years, the Shenlong set up the Lanchi Government House in these two states, divided into six states as counties. In the past, many scholars thought that. This Lanchi Government House is known as "New Tang Scholar.Geography Seven," remember that Lingzhou is a member of the government house, "the Lanchi Government House".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two orchid pools are not the same government house. The original six huzhou should be "Lanchi state" or "Lanchi state government house"; and the six counties under the jurisdiction of Lanchi state can be known as Changquan county and Semen count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海涛;唐代粟特人聚落六胡州的性质及始末[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5期
2 周伟洲;唐代六胡州与“康待宾之乱”[J];民族研究;1988年03期
3 李丹婕;唐代六胡州研究述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海涛;敦煌粟特研究历史回顾[J];敦煌研究;2000年02期
2 芮传明;“萨宝”的再认识[J];史林;2000年03期
3 张美娟;张美华;;《太平广记》中的唐代女性精怪与少数民族文化论考——以狐、虎、狼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01期
4 尹夏清;陕西靖边出土彩绘贴金浮雕石墓门及其相关问题探讨[J];考古与文物;2005年01期
5 王小甫;“黑貂之路”质疑——古代东北亚与世界文化联系之我见[J];历史研究;2001年03期
6 芮传明;五代时期中原地区粟特人活动探讨[J];史林;1992年03期
7 周伟洲;唐代六胡州与“康待宾之乱”[J];民族研究;1988年03期
8 樊文礼;沙陀的族源及其早期历史[J];民族研究;1999年06期
9 艾冲;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数量与分布[J];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10 艾冲;唐代河曲粟特人“六胡州”治城的探索[J];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阿合买提江·艾海提;阿布力克木·阿布都热西提;;青金石古今中外名称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进华;变通与创新:宇文融与盛唐时代[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郭云艳;中国发现的拜占廷金币及其仿制品研究[D];南开大学;2006年
3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6 修彩波;近代学人与中西交通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邱忠鸣;北朝晚期青齐区域佛教美术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8 吕英亭;宋朝涉外法律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9 赵海丽;北朝墓志文献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适萌;古代中央集权制对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2 卫永锋;唐前朝(618—763年)和亲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左之涛;试论唐代羁縻州与正州的转换[D];鲁东大学;2006年
4 李少雷;唐代长安昭武九姓的婚姻类型[D];西北大学;2007年
5 王晓俊;近现代中国竹笛改革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6 石江年;敦煌壁画和文书中古代体育文化的源流及其发展形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彦姝;十六国北朝的工艺美术[D];清华大学;2004年
8 熊煜;中国陶塑艺术特征的初探及历史文化意义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9 秦红卫;南北朝时期中西陆路贸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董永强;三至八世纪吐鲁番地区的容量单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艾冲;唐代河曲粟特人“六胡州”治城的探索[J];民族研究;2005年06期
2 陈海涛;唐代粟特人聚落六胡州的性质及始末[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5期
3 艾冲;论毛乌素沙漠形成与唐代六胡州土地利用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李丹婕;唐代六胡州研究述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穆渭生;唐代宥州变迁的军事地理考察[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03期
6 王乃昂;何彤慧;黄银洲;冯文勇;程弘毅;;六胡州古城址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3期
7 周伟洲;唐代六胡州与“康待宾之乱”[J];民族研究;1988年03期
8 刘惠琴,陈海涛;唐末五代沙陀集团中的粟特人及其汉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伟洲;唐代六胡州与“康待宾之乱”[J];民族研究;1988年03期
2 陈海涛;唐代粟特人聚落六胡州的性质及始末[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2年05期
3 李丹婕;唐代六胡州研究述评[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王北辰;唐代河曲的“六胡州”[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2年05期
5 王义康;六胡州的变迁与六州胡的种族[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04期
6 艾冲;论毛乌素沙漠形成与唐代六胡州土地利用的关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袁澍;康待宾起义初探[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8 王乃昂;何彤慧;黄银洲;冯文勇;程弘毅;;六胡州古城址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03期
9 朴汉济;李椿浩;;唐代“六胡州”州城的建置及其运用——“降户”的安置和役使的一个类型[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0年02期
10 张广达;唐代六胡州等地的昭武九姓[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鸿宾;;安菩墓志铭再考——一个胡人家族入居内地的案例分析[A];唐史论丛(第十二辑)——中国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第二次会议暨唐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专集[C];2009年
2 王乃昂;何彤慧;黄银洲;;从汉唐古城址看鄂尔多斯高原沙漠的变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樊文礼;;唐代羁縻府州的类别划分及其与藩属国的区别[A];唐史论丛(第八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那日苏;自治区文化厅第一次把鄂托克前旗境内的五座古城列为六胡州城址[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2 记者 许晓岚 通讯员 王大方;我区两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浮出水面[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左之涛;试论唐代羁縻州与正州的转换[D];鲁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52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52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