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人口分布合理性评价——以晋西北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7 12:10

  本文选题:人口分布 切入点:区域经济 出处:《开发研究》2011年05期


【摘要】:人口与经济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人口分布的合理性是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对制定区域人口政策、人口的合理再分布以及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典型区域—晋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口调和指数、人口潜力指数等指标多角度分析其人口分布的合理性,并对二者的结果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晋西北地区人口分布总体上是合理的,但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人口分布对自然环境的压力。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and econom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rationality of region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s one of the core issues in the study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ational redistribution of popul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play an important guiding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ationality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from many angles, and mak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wo results by statistical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in northwest Shanxi is reasonable in general. But the prominent problem is the pressure of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Finall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忻州师范学院地理系;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961038)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ZCX2-YW-Q10-4) 西北师范大学知识与科技创新工程项目(NWNU-KJCXGC-03-66) 忻州师范学院院级课题联合资助
【分类号】:K928.5;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郭文炯,安祥生,王尚义;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2 原华荣;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研究[J];地理研究;1993年01期

3 张善余;论人口合理再分布是山区脱贫开发的战略性措施[J];人口与经济;1995年03期

4 郭志仪;曹建云;;甘肃省人口分布变化及其原因分析[J];西北人口;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启珍,杨铭;我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2 田钊平,田世锭;构建西部地区良性投融资环境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2年23期

3 陈楠;林宗坚;;人口总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动力学研究[J];测绘科学;2006年04期

4 赵翠薇;濮励杰;;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5 王铁军,黄小花;社会保障与人口控制的理论创新与现实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6期

6 邓正琦;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变动分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严辉,李碧宏;重庆市少数民族人口结构变动分析[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杨成钢;张太富;;制度设置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9 张可云,赵秋喜,王舒勃;西部地区投资的区际比较及其软环境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5期

10 白涛;我国西部融资现状、融资效率和融资体系建设研究[J];金融论坛;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国栋;地域生态经济规划原理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胡平;中国旅游人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韩文丽;当代中国人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风险分析与道路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4 李俊霞;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王学义;人口现代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6 王明杰;建国后党的人才资源思想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启仿;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8 李毳;城市化过程中农民进城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冯年华;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10 林星;近代福建城市发展研究(1843-1949年)——以福州、厦门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笋;山东省人口控制经济效益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马祖琦;陕西区域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3 吴静;浙江省可持续发展中的人口、粮食与水环境[D];浙江大学;2002年

4 洪演在;关于中国西部大开发与韩国对华投资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5 马少妮;促进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6 马晓钰;和田人口增长变化及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D];新疆大学;2003年

7 谢善高;论西部大开发中政府行为的创新[D];中南林学院;2002年

8 于增强;山东省人口现代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英安;中国人口密度模拟、误差分析及其软件系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永生;山西省大气污染的损害及经济评估[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钦,刘宇,薛新玉;中国人口分布及空间相关分析[J];测绘科学;2004年S1期

2 徐建华,岳文泽;近20年来中国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地理科学;2001年05期

3 胡焕庸;中国人口的分布、区划和展望[J];地理学报;1990年02期

4 李小建,乔家君;20世纪90年代中国县际经济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学报;2001年02期

5 原华荣;中国人口分布的合理性研究[J];地理研究;1993年01期

6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7 郭文炯,安祥生,王尚义;山西省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8 冯宗宪;黄建山;;1978—2003年中国经济重心与产业重心的动态轨迹及其对比研究[J];经济地理;2006年02期

9 王欣;吴殿廷;肖敏;;产业发展与中国经济重心迁移[J];经济地理;2006年06期

10 陆杰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人口与经济;1999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旭东;张善余;;贵州喀斯特高原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 Ⅰ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杨平林;;西汉黄河中上游流域人口地理初探[J];固原师专学报;1991年04期

3 李旭东;;贵州喀斯特高原人口分布的自然环境因素——Ⅱ多元回归分析与地带性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4 C.A.科瓦列夫;Γ.М.拉波;马清裕;;人口地理学的理论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1983年01期

5 ;人口地理与资源[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1期

6 冯健;吴静云;谢秀珍;黄珏;;从“人口空间”解读城市:武汉的实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7 云浦;;牛津大学地理系[J];地理科学进展;1983年01期

8 肖春飞;;走进长寿之乡[J];金秋科苑;1998年10期

9 朱汉卫;德国“均衡”的原因探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年03期

10 王培华;;王双怀著《历史地理论稿》读后[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陆集源;潮州:海上丝绸之路一站[N];潮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薜平拴;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本文编号:1671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71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db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