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之名始于汉代
本文选题:黄河 切入点:《水经注》 出处:《寻根》2005年01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K92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澄;黄河之水天上来[J];煤炭工程;1981年04期
2 张木生,王小强;以户承包小流域治理的启示——山西省忻县、吕梁地区调查[J];农业经济问题;1983年08期
3 耿万松;历史时期黄河对民权地理环境的影响[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5年02期
4 张汝翼;黄河泛淮初探[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7年03期
5 曲忠厚;黄河之最[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年02期
6 张汉洁;古荥泽湖的变迁及开发利用——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诞生[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8年03期
7 巩晋英;对永济县黄河滩涂开发利用的探讨[J];农业经济问题;1988年06期
8 杨开忠;姜近勇;;黄河三角地区经济开发战略探讨[J];开发研究;1988年04期
9 田禾;;关于成立中国黄河航运总公司的建议[J];开发研究;1988年04期
10 张洪模,刘春祥,徐福龄;利用遥感技术编制黄河下游(1/50万)古河道图[J];地域研究与开发;1989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兮;;黄河咆哮——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2 郭增建;秦保燕;;1999~2000年黄河可能发生大水灾[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刘百篪;刘小凤;赵振民;;黄河河谷构造地貌研究进展[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罗国煜;阎长虹;陈新民;;关于黄河悬河的地质工程治理问题讨论[A];第六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赵伯友;韩群柱;;兴建泾河东庄水库和黄河古贤水库解决陕西实施西部大开发的用水问题[A];中国水利学会200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6 韩新华;张广栋;黄洁玉;姜涵;孙志广;;立足中原,突出特色,建设好黄河植物园[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余孝波;韩新华;;黄河盆景园的艺术特色[A];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郑璐石;张存济;;对黄河大柳树高坝上重下拱坝型基础处理方案的探索[A];第九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0年
9 金德美;刘文君;;对发展黄河风情旅游前景及环境生态问题的思考[A];UNDP妇女与环境国际研讨会文集[C];2001年
10 李有利;傅建利;孔令江;;山西南部1.2MaBP的地质事件及其意义[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渝;今日三峡[N];中国电力报;2004年
2 阳光 陈武 王旭;谋求新跨越 实现新发展 建设新吕梁[N];中国改革报;2004年
3 辛华;内蒙古建沿黄城市污水工程[N];中国环境报;2004年
4 肖敏;久拖不治 一朝受罚[N];中国环境报;2004年
5 本报记者 董璐;沙棘为黄河拦住泥沙[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6 张明灿;努力推动黄河区域旅游合作[N];中国旅游报;2004年
7 顾植红;青海坎布拉景区开发要“显山露水”[N];中国旅游报;2004年
8 李秉福 包宇提供;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全国第一产煤县(旗)[N];中国煤炭报;2004年
9 中央财经大学 黄河;未来学家预言后知识经济[N];中国贸易报;2004年
10 ;河流伦理:从探讨河流生命权利开始[N];中国水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青;河流水权和黄河取水权市场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2 蒋晓辉;自然—人工二元模式下河川径流变化规律和合理描述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3 渠长根;功罪千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湘;黄河高浊度水沉淀规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颜世强;黄河三角洲生态地质环境综合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赵凯;青海湖及其邻近水系特有裂腹鱼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及系统地理学[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秀勇;黄河下游堤防破坏机理与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8 刘家宏;黄河数字流域模型[D];清华大学;2005年
9 王树声;黄河晋陕沿岸历史城市人居环境营造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10 洪松;水体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基准研究[D];北京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锦绵;非正式制度安排、正式制度安排、用水效率——宁夏中卫黄河水权制度案例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行舟;甘肃电网黄河梯级水电站短期经济调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3 张少飞;关于《纲琴协奏曲—黄河》的两项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廖元庆;黄河李家峡水电站Ⅱ号滑坡稳定性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5 巨广宏;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深切河谷花岗岩体风化卸荷的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6 可素娟;黄河内蒙古河段封河预报数学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7 霍世青;黄河流域非汛期径流预报方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8 边鹏;小浪底水库初期运用对河南黄河防洪的影响及对策[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9 林宏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黄河水资源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10 崔兆国;黄河口与长江口现代沉积物识别特征的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90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69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