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历史气候研究述论
本文选题:世纪 切入点:中国历史气候 出处:《史学理论研究》2007年04期
【摘要】:历史气候是20世纪中国历史自然地理中研究最为活跃和深入的领域。自20世纪20年代,学术界对历史时期气候变迁问题已开始予以关注,但发表的研究成果,数量有限且缺乏深度,研究水平大体仍处于发轫与起步阶段。20世纪50至70年代末,在研究方法上,除继承前一阶段依靠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归纳之外,还拓展了资料范围,对资料的解读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引入了同位素、孢粉分析以及模拟方法等全新的研究方法。20世纪80至90年代,随着对资料的重新解读以及新资料的发掘,涌现出一些突破性研究成果,区域研究呈现出更加活跃的局面,相关理论体系已初步形成。
[Abstract]:Historical climate is the most active and in-depth research field in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China in the 20 ~ (th) century.Since the 1920s, the academic circles have begun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However, the published research results are limited and lack of depth, and the research level is still in the starting and starting stage from the 1950s to the end of the 1970s.In terms of research methods, in addition to relying on the literature for statistical induction in the stage of inheritance, the scope of the data is also expanded,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is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isotopes, sporopollen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methods, from the 1980s to the 1990s, with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data and the excavation of new data, some breakthrough research results have emerged.Regional research presents a more active situation,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system has been initially formed.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全胜,方修琦,郑景云;中国历史时期温度变化特征的新认识——纪念竺可桢《中国过去五千年温度变化初步研究》发表30周年[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2 王会昌;2000年来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与气候变化[J];地理科学;1996年03期
3 吕炯,张丕远,龚高法;竺可桢先生对气候变迁研究的贡献[J];地理研究;1984年01期
4 李平日,曾昭璇;珠江三角洲五百年来的气候与环境变化[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5 吴宏岐,党安荣;隋唐时期气候冷暖特征与气候波动[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6 邓辉;论燕北地区辽代的气候特点[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7 朱士光,王元林,呼林贵;历史时期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J];第四纪研究;1998年01期
8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A辑;1973年02期
9 王子今;秦汉时期气候变迁的历史学考察[J];历史研究;1995年02期
10 李伯重;气候变化与中国历史上人口的几次大起大落[J];人口研究;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强,朱诚;南京江北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崔之久;中国西部冰期之划分与依据[J];冰川冻土;1979年02期
3 樊溶河,姚尚生;青南藏北高原多年冻土的形成及发展趋势探讨[J];冰川冻土;1982年01期
4 黎兴国,刘光联,许国英,李凤朝,王福林;内蒙扎赉诺尔东露天矿冰缘现象及其地质时代的初步探讨[J];冰川冻土;1982年03期
5 康兴成;阿尔泰山区树木年轮与气候、冰川变化相互关系的探讨[J];冰川冻土;1983年04期
6 施雅风,郑本兴,苏珍,牟昀智;天山托木尔峰-汗腾格里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J];冰川冻土;1984年02期
7 陈吉阳;天山天格尔第二峰地区全新世中后期冰川变化的初步研究[J];冰川冻土;1987年04期
8 赵景波;第四纪气候变化的旋回和周期[J];冰川冻土;1988年02期
9 任炳辉;我国现代冰川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J];冰川冻土;1988年03期
10 徐馨;我国东部晚第四纪气候演变[J];冰川冻土;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布锡;;天文气候变迁理论和我国的气候变迁[A];第四届全国日地关系与灾害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1年
2 王小红;;汉代成都城市环境考述——与秦代对比[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朱士光;;西汉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特征及其与都城长安相互影响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六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莒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何泉,
本文编号:17164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16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