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历史地理的分区与研究
本文选题:贵州 切入点:历史地理 出处:《贵州民族研究》2012年05期
【摘要】:贵州是我国六百多年来环境与社会变迁较为独特的区域之一,在我国历史地理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结合贵州历史和地理特点,就现代历史地理学等学科对贵州区域认识及其划分作出学术梳理,并对开展贵州历史研究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Abstract]:Guizhou is one of the regions in which the environment and social change is unique in more than six hundred years . It has important research value in the study of historical geography in our country . In this paper , based on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features of Guizhou ,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gional cognition and division of Guizhou , and discusses and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of Guizhou ' s historical research .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ZS07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770048)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郑度;关于地理学的区域性和地域分异研究[J];地理研究;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洪平;王健;;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型×环境互作分析[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3期
2 王让会;GIS与地理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2期
3 吴绍洪,杨勤业,郑度;生态地理区域界线划分的指标体系[J];地理科学进展;2002年04期
4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5 鲁学军,周成虎,张洪岩,徐志刚;地理空间的尺度—结构分析模式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2期
6 贾玉连,马春梅,朱诚,魏灵,王朋岭;利用封闭湖泊流域进行古降水量重建的历史、现状及未来[J];地理科学;2004年03期
7 郑度,傅小锋;关于综合地理区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地理科学;1999年03期
8 延军平,郑宇;秦岭南北地区环境变化响应比较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5期
9 葛全胜,吴绍洪,朱立平,张雪芹;21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若干思考[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10 朱连奇,许叔明,陈沛云;山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J];地理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倪绍祥;;地理学综合研究的新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0~2002年综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伟;区域城镇空间结构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2年
2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3 延军平;陕甘宁老区生态贫水化与生态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4 白景昌;基于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洪灾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5 马惠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6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程印学;清朝经营傣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谭志满;文化变迁与语言传承[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秦树才;清代云南绿营兵研究[D];云南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衢;湘西沅水流域城市起源与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2 王兵;伊洛河流域农村经济空间分异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3 肖燕;基于GIS的豫西山地生态经济综合区划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4 洪敏;北京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5 王蕾;明中央对川西北岷江上游藏区的治理[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罗艳;黑彝故事[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王新安;山西省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张婷;明代四川土司述要[D];四川大学;2005年
9 曾穷石;汉藏边缘的土司政治[D];四川大学;2005年
10 石坚军;忽必烈与云南[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度;面向建设实践,促进地理学的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1期
2 郑度;青藏高原自然地域系统研究[J];中国科学D辑;199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甬坚;;十年来学界学术组织与学术力量评价[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2 杨慧贤;;历史地理学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3 ;欢迎投寄外国历史地理研究专题论文[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1年03期
4 刘铁程;;汉文历史地理史料中的藏文“都”(mdo)——几处羌、藏语古地名的释名[J];藏学学刊;2010年00期
5 陆发春;;徽商兴盛历史地理成因的再反思[J];徽学;2010年00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李宝田;高松凡;苏天钧;;《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4 阙维民;;历史地理学科有理论吗?——A·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译感[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劲夫;;在纪念太原建城2500年暨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上的讲话[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徐振燕;;一个民国学者的田野行走——任乃强和他的《泸定导游》[A];任乃强与康藏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9年
7 尹钧科;;古都学与城市历史地理学[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陈桥驿;;比较城市学刍议[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隗瀛涛;;序一[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晓嘉;中国历史地理的另种解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具有世界性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7年
5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侯林莉;一部精光内蕴的厚重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殷贝;关注历史也是关注未来[N];珠海特区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冯琳;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青岩[N];广安日报;2006年
9 安介生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禹贡学派:不可淡忘的中国学派(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华林甫;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述[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5 吴朋飞;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向上;清代贵州地区森林分布变迁浅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苗峰;明清黄河流域元宵灯俗的历史地理学考察[D];暨南大学;2010年
6 李杰;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D];郑州大学;2009年
7 姜小军;清代陕南会馆的历史地理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伟国;山东潍坊地区区域城镇体系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强;资源与城市[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晓多;宁夏地区明代城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194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19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