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避暑山庄——中华民族团结的家园

发布时间:2018-04-16 18:06

  本文选题:避暑山庄 + 民族团结 ; 参考:《中国民族》2011年04期


【摘要】:"大一统"是中国古代政治家追求的最高理想,也是中华民族的情结。经过数千年的蕴蓄积累,到了清朝康雍乾时期,终于实现了稳定的国家大一统局面,奠定了中国今天的版图。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把承德的避暑山庄作为古代建筑遗产,认为它拥有举世瞩目的山水园林,其实这些认识是远远不够的。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代表性建筑,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清朝的承接和载体。
[Abstract]:"Unification" is the highest ideal pursued by ancient Chinese politicians and the complex of the Chinese nation.After thousands of years of accumulation, to the Qing Dynasty Kangyong Qianlong period, finally achieved a stable situation of national unification, laid the territory of China today.The summer resort of Chengde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an ancient architectural heritage, which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 In fact, these understandings are far from enough.As the representative building of the last feudal dynasty in China,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Resort is undoubtedly the undertaking and carri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Qing Dynasty.
【分类号】:K928.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殿芳;从避暑山庄诗看康乾御制诗的艺术价值[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2年01期

2 阮直;;避暑山庄——避不开的话题[J];江苏政协;2001年09期

3 付际红;纪念承德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中国·承德清史国际研讨会综述[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4 别廷峰;乾隆御制《避暑山庄纪恩堂记》①注释[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1年02期

5 孙继心;从避暑山庄的三块诗匾 看乾隆皇帝的晚年心绪[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6 兰晓冬;谈历史文化名城与避暑山庄的关系[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7 季行;;僗山暑避[J];下一代;2002年11期

8 周晓梅;;避暑山庄与清代帝宫生活[J];建筑与文化;2007年12期

9 陈振远;山庄名胜地 风雨话沧桑[J];文物春秋;1999年S1期

10 石利峰;避暑山庄为何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J];中国民族;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毕婧;杜永安;;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张淑敏;;避暑山庄的戒得堂[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3 周晓梅;;匾额楹联——避暑山庄皇家园林的点睛之笔[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4 付际红;;避暑山庄建立与承德社会变迁[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杨天在;;避暑山庄的碑刻及其历史价值[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6 梁敦睦;;从避暑山庄看皇家园林的特点[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7 李林俐;;避暑山庄周围汉式皇家寺庙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8 郭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基本保证[A];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究——新时期统战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徐兴志;;避暑山庄“西线景区”环境的几点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10 刘玉文;;感慨山庄话修缮——对避暑山庄保护修缮的思考[A];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会议文件[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贾建勇;我市千株大树自愿认养活动启动 1118棵大树“喜居”避暑山庄[N];承德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亚男;承古载今向未来[N];承德日报;2011年

3 张春英 英昊 杜涛 冯翠昕;避暑山庄博物馆、市商务局认真开展“四大一推一建”活动[N];承德日报;2010年

4 逸人;避暑山庄与“主题公园”何干[N];中国文化报;2009年

5 赵玉贵邋尉欣 记者 高振发;山庄外庙“梳妆打扮”喜迎中外游客[N];河北日报;2008年

6 记者杨守勇;河北立法保护避暑山庄[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7 刘若芳 杨欣欣 王海青 葛会英 李静;清宫所藏避暑山庄档案的发掘利用[N];中国档案报;2003年

8 记者 成玉 徐凯;彰显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神”与“魂”[N];承德日报;2011年

9 承河邋玉贵 记者 强胜 付明;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荣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N];承德日报;2007年

10 河北省承德市文物局 周余良 杨坤 王博;避暑山庄定位于主题公园的现实意义[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鹏;空间句法理论与传统空间分析方法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对比解读—承德避暑山庄空间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2 李莉;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郑齐猛;中国民族刑事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4 张春姣;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文化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4年

5 薛文礼;中国传统药业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6 毛兵;中国传统建筑空间修辞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7 于亮;中国传统园林“相地”与“借景”理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吴天智;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和谐观念及其当代转换[D];南开大学;2009年

9 王芝华;执政安全视野下的宗教问题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艳丽;中国当代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2 赵晶;湘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3 冯雪;张炜小说与中国传统文化[D];兰州大学;2007年

4 张萍;林语堂的文化身份与翻译活动[D];河海大学;2007年

5 李思;媒介推动下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何海翔;邓小平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李文娣;中国传统文化中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光;新中国成立以来广西民族团结的实践与经验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9 朱小乐;党在新疆开展民族团结的历史进程及其经验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进;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600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600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4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