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分析SARS:在我国的地理扩散和地理障碍

发布时间:2018-04-17 14:58

  本文选题:SARS + 地理扩散 ; 参考:《人文地理》2004年02期


【摘要】:SARS疫情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已经对我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也为我们观察和分析地理扩散提供了难得的机会。SARS的扩散显然是一种地理过程 ,这个过程的第一个特征是以等级扩散为发展方式的 ,第二个特征是必然在扩散中遇到障碍。第一个特征的存在使疫情在一段时间里在我国得以迅速的蔓延 ,但是当采取各种医疗、隔离和防护措施后 ,SARS的扩散在出现障碍的条件下受到抑制。文章描述了疫情扩散的方式 ,在我国形成的地理格局 (以广东和北京为源地 ) ,认为这个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我国流动人口的分布、人口流动的条件有关。同时指出 ,在疫情扩散的地理格局中 ,在中心城市形成的高度集中是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因为这样的集中已经对这些中心城市的包括“医疗中心”在内的行政、经济、交通等核心地的功能产生严重影响。为此 ,文章注意到我国一些没有发现疫情的地区的地理条件 ,认为存在着如地理距离 (距离衰减 )、地理环境、产业特征等地理障碍。通过对这些障碍的分析 ,文章最后提出了防治疫情及其继续扩散的措施
[Abstract]:The rapid spread of SARS in China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of our country, and has provided us with a rare opportunity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geographical diffusion. The spread of SARS is obviously a geographical process.The first characteristic of this process is the hierarchical diffusion as the way of development, the second is that it must encounter obstacles in the process of diffusion.The existence of the first characteristic makes the epidemic spread rapidly in our country for a period of time, but the spread of SARS is restr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obstacle when various medical, isolation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are taken.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ode of epidemic spread and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 formed in China (with Guangdong and Beijing as the source).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is geographical pattern is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and the conditions of population mobility in China.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high concentration in central cities is a worrying phenomenon in the geographical pattern of epidemic spread.This concentration has had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administrative, economic,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core functions of these central cities, including "medical centers."Therefore, this paper notes the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in some areas where the epidemic situation has not been found, and considers that there are geographical obstacles such as geographical distance (distance attenuation,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dustrial characteristics) and so on.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se obstacles, the article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 to prevent and control the epidemic situation and its continuous spread.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分类号】:K9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本友;;震区羌族教育重建与跨跃的突破口[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3 高红波;;贫困地区农村空巢老人自身状况的相关系数模型及婚姻差异——对中、西部四省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的调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4 刘丽;;提高人口质量的若干思考[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5 刘喜珍;;养老伦理的时代差异[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丁媛;赵磊;;上海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7 杜肖俏;王连峰;;中国老龄化状况的聚类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12期

8 张华;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黄佳豪;;城市化冲击下的农村空巢老人[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马小红;北京市未来50年户籍人口变动趋势预测[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肖金成;欧阳慧;黄征学;;优化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基本思路[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2 翟凤英;何宇纳;王志宏;于文涛;胡以松;扬晓光;;中国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A];补充营养素和饮奶对人体有害吗媒体论坛会/学术研讨会会议资料[C];2007年

3 程茅伟;易国勤;宋毅;许四元;刘家发;;湖北省城乡居民膳食矿物质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A];中国营养学会公共营养分会第八次会议暨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营养改善与膳食相关慢性病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侦;;空巢老人社区服务问题研究[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勤;;老年人的需求与社区卫生工作[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6 徐勤;魏彦彦;;从社会性别视角看老年贫困[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7 秦俊法;;上海人口预期寿命和百岁老人发展趋势[A];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7年

8 王宇;范英;;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部门人力资本比较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鸣;我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宜居社区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彭亮;上海高龄独居老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宁;东北地区城市就业能力的地域结构与区域调控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涛;SAMP10海马、皮层衰老相关蛋白的增龄变化及针刺对其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5 康继军;中国转型期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D];重庆大学;2006年

6 杨光辉;中国人口老龄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刘国琴;民族亚文化人群健康状况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8 汪锋;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1978-2005[D];重庆大学;2007年

9 张敬雷;青海省西宁市陶家寨汉晋时期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金良;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礼永;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有效性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2 梁芳;乌鲁木齐市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3 王彦茹;乌市天山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利用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4 李小卫;淮北市农村空巢家庭养老支持力实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董咏雪;转型社会下城市空巢老人的养老模式探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轩;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及人力资本投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沈晓娇;我国教育不平等及其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成荫;内隐职业性别刻板印象的ERPs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周冬霞;老年人自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周忠科;百岁老人的证候及相关调查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思深,谢红政;专业银行商业化转轨的难点及其对策[J];嘉应大学学报;1996年03期

2 薛孝恩,刘虎平,段书萍;市场经济下高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体育学刊;1997年02期

3 丁德新;大学生耐力素质不良的成因及改良对策[J];体育学刊;1998年03期

4 徐济旺;论高技术的社会负功能[J];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5 孔德安,冯卫红;山西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6 饶滨;困惑·反思·对策──大学生口语现状浅析[J];新余高专学报;1998年04期

7 阳剑波;面对21世纪的人类“圣餐” 中国该怎样分享[J];医学与哲学;1998年08期

8 张建勤;当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王海燕;当前高校考试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保立民;精神文明“滑坡现象”成因探微[J];宁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圆圆;罗东霞;;我国人才派遣业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共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纪万斌;;加强工矿城市生态环境规划、推动工矿城市经济发展[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徐乃龙;;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媒体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平瑛;;金融危机对中国水产业的影响及我们的对策[A];2009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刘淼;;索拉非尼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6 刘若兰;;对“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的几点思考[A];“数字鸿沟”与信息扶贫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7 刘小苗;;我国汽车制造业如何走出困境[A];第七届北京青年科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3年

8 冯兴强;;城市公共安全研究[A];城市科学论集[C];2004年

9 王希胜;曹宁;;新时期科技期刊面临的挑战及对策[A];信息时代科技情报研究、科技期刊编辑学术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东方;;中国股票期权实施中的制度障碍及其对策[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岳秀德;刑事诉讼证人不愿作证的原因及其对策[N];广西政法报;2002年

2 王文岩;政协委员为促健康发展想对策[N];人民政协报;2000年

3 ;云南为增加烟农收入找对策[N];中华合作时报;2000年

4 钟时;反通货紧缩对策[N];厂长经理日报;2000年

5 张国云 乔立群;中国建行入世之对策[N];黑龙江日报;2000年

6 记者 吴伟农;美愿研究全球变暖对策[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7 ;日本推出新经济对策[N];国际商报;2000年

8 魏爱苗;欧佩克近日将开会商讨对策[N];中国石油报;2000年

9 胡云光 陈庆龄 卢文奎;基本有机原料发展趋势和对策[N];中国化工报;2001年

10 孔令学;破解当前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对策[N];金融时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涛;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李轩;贸易技术壁垒问题与中国的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3 徐桂林;新时期地方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陈晶;我国执业药师协会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8年

5 万丽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绩效分析与发展对策[D];西南大学;2005年

6 蔡东宏;热带区域农业信息化路径与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袁洪章;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李春明;中国矿业城市社会问题资源经济学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王叙华;中国证券公司生存危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胡振国;深港经济合作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萍;浙江省出口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2 马建军;我国网络政治发展的初探[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施丽容;铁路货运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分析与对策[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4 殷旭贞;当前民办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姚立新;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D];海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王彦;杨凌示范区发展困境的经济社会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彭博;论反洗钱国际合作及中国的对策[D];湘潭大学;2007年

8 杜平;国际避税地法律规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赵红;鄢陵县休闲旅游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奚磊;元谋县生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64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64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0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