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对农村妇女非农化的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乡村旅游 + 农村妇女 ; 参考:《林业经济》2013年04期
【摘要】:乡村旅游为非农化提供了资金支持、改变农村产业结构、拓宽了农村妇女就业渠道和增加农村妇女经济收入。发展乡村游调整了农村再生产活动中的性别关系责任,提高了农村妇女家庭与社会地位。论证了乡村旅游对农村妇女非农化具有重大影响,并提出发展乡村旅游以更好地实现农村妇女非农化建议。
[Abstract]:Rural tourism provides financial support for non-agriculture, changes the rural industrial structure, broadens the employment channels of rural women and increases the economic income of rural women.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has adjusted the responsibility of gender relations in rural reproduction activities and improved the family and social status of rural women.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rural tourism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rural women's non-agri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develop rural tourism in order to realize rural women's non-agriculture better.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2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突破与创新:连片特困地区包容性增长的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编号:12ASH004)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乡村旅游对农村妇女非农化影响研究”
【分类号】:D4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2 稂丽萍;;民族旅游时空中的少数民族女性社会角色的嬗变——以山江苗族女性为例[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李朦;;乡村旅游对农村女性影响的综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年02期
4 吴景;陈思明;;福建农村妇女非农化与乡村旅游[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11期
5 王伊欢;王珏;武晋;;乡村旅游对农村妇女的影响——以北京市延庆县农村社区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刘金海;杨雪婷;;农民非农化及对乡村社会影响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7年06期
7 孙琼如;;农村留守妻子家庭地位的性别考察[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长丰;柳百萍;;乡村旅游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2 林桂芳;黄文昭;;农村留守妇女社会地位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4期
3 郭嘉;;城市农民工背后的留守妇女现状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2年01期
4 刘丽梅;吕君;;中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8期
5 朱海忠;;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研究述评[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1期
6 林清清;丁绍莲;;旅游发展与东道主女性——一个性别视角的研究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9年03期
7 钟洁;;中国民族旅游与少数民族女性问题研究进展[J];妇女研究论丛;2010年02期
8 王建喜;;乡村旅游开发对当地农民就业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江心洲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12期
9 周梅;崔峰;江文娟;刘蓉蓉;;乡村旅游就业效应的社区居民感知研究——以南京市江心洲为例[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10 潘光莉;;“留守妻子”现象的几点探讨[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文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下的留守妻子与新农村建设[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卓惠萍;论政府对农村性别文化的型塑与重构[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范向丽;饭店女性部门经理职业发展危机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传时;城郊乡村旅游空间组织与优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罗芳;农业剩余劳动力乡城流动对农村经济社会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6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强;新农民:民族村寨旅游对农民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袁洁;社会继承制度变迁中的苗族女性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锦宜;湘潭市城区农村务工妇女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胡小沛;农村留守妇女精神健康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3 卿秋艳;留守妇女与外出丈夫的互动[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董淑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利益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武艺;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妇女生存状况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屈兰;民俗旅游与土族民族社区变迁[D];兰州大学;2011年
7 邱凤莲;农村留守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闫青平;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视野下的留守妇女问题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毛桂芸;农村留守妇女社会适应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薇;“两栖农民”妻子生活状况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龙;武邦涛;;乡村旅游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2 林光彬;社会等级制度与“三农”问题[J];读书;2002年02期
3 孙良媛,姜凌;农村产业结构演变对农村女性的影响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3年S1期
4 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中农村妇女就业与发展研究——以江西婺源为例[J];妇女研究论丛;2007年01期
5 罗宗美;加快福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取向[J];发展研究;2002年03期
6 彭兆荣;旅游人类学视野下的“乡村旅游”[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韩建民;杨一斐;廖世春;;甘肃贫困地区妇女的地位和作用调查研究[J];湖南农机;2007年07期
8 李慧欣;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学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9 刘金海;杨晓丽;;农民就业:市场化、社会化及其后果——以鄂东北山村研究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漆向东;;改革以来农民非农化政策的演进与创新[J];江汉论坛;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继涛;乡村旅游社区的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林小玲;乡村女性参与旅游就业影响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芬;;被动非农化过程对农村妇女的影响——来自浙江J村的个案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下半月);2007年06期
2 王金玲;浙江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及变化的性别比较[J];浙江学刊;1996年06期
3 赵佳维;非农化过程中农村妇女的职业选择[J];理论观察;2005年01期
4 金一虹;贫困地区农村妇女的出路[J];中国妇运;1994年07期
5 李新然,方子节,普雁翔;试论女性农业化对农村妇女发展的影响[J];农村经济;2000年05期
6 曾小瑛;;关于农村妇女非农转移就业的研究——以广东为例[J];广东经济;2007年12期
7 王伊欢;王珏;武晋;;乡村旅游中的农村妇女(英文)[J];Women of China;2009年10期
8 康芳民;;建设新农村必须高度重视农业女性化问题——农业女性化影响分析[J];理论导刊;2008年07期
9 刘兆丰;;重建农村的契机[J];人与生物圈;2010年01期
10 乔健;外商投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发展对职工和工会的影响[J];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玉娥;;科学发展观与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史芹芬;;农村妇女价值取向前瞻[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3 向跃平;;摄影:了解中国农村妇女的心声——福特基金会妇女生育卫生项目在中国云南农村的一次有益尝试[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C];2002年
4 湖北省妇联课题组;;湖北省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报告[A];湖北新农村建设的思路与对策——'2006湖北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张清霞;;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农村妇女经济地位变迁研究——以杭州市萧山区部分农村为例[A];秩序与进步:浙江乡村社会巨变历程与经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唐华容;徐晓芳;;我国农村妇女参政不足的自身因素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惠燕;;探索农村妇女在科技应用过程中的社会性别意识与主流的研究思路[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崔兰平;;农村妇女参与意识与政治文明建设[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C];2003年
9 王霖;张月秋;;浅议农村妇女在家庭和睦中的主导作用[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易小琳;白瑛;;促进农村妇女参与可持续农业发展[A];妇女·环境·使命——’97妇女与环境研讨会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慧颖;哈市妇联开展农村妇女合作增收行动[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2 胡绍山 本报记者 李启流;城乡荡起巾帼新风[N];六盘水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刘超凡;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协调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在贵阳召开[N];贵州日报;2008年
4 姜蕴华邋记者 王超;惠泽农家[N];吉林日报;2008年
5 晓英;搭建农村妇女就业平台[N];吉林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邓小进;我市启动“二三四”巾帼致富工程[N];抚州日报;2009年
7 深圳报业集团驻甘肃记者站记者 曾文经 唐光明;84岁老人过上首个“三八”节[N];深圳特区报;2009年
8 记者 黄蓉芳 通讯员 粤妇宣;不少农妇一辈子未做过妇检[N];广州日报;2009年
9 郑海华 朱珊超;把创业金钥匙送给农家女[N];温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刘福国;“六兴家”活动促农村妇女增收10%[N];中国妇女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海燕;我国农民非农化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家智;新时期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朱晓敏;新疆农村劳动妇女素质与发展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4 杨翠萍;现代国家建构与农村妇女的政治参与[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桂萍;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演进与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艳;非农化背景下的农村妇女家庭角色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王隽妮;乡村旅游对乡村社区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彩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妇女参与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4 杨玲;从农村妇女自杀现象透视“三农”问题的严峻性[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子涵;20世纪50年代中国农村妇女地位角色转换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陈慧;农村妇女素质的提高与社会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向常春;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演进对农村妇女当选的影响——来自宜昌J村的调查[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春艳;湘南农村妇女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9 邹铃;农村妇女在新时期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裴翠英;新农村背景下的农村妇女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70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70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