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数字地名文化
本文选题:地名文化 + 老夫妻 ; 参考:《江苏地方志》2016年05期
【摘要】:正南通地名精辟有趣,文化底蕴丰厚,不少带有数字的地名,加上典故寓于其中,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闲聊话题。曾受《总而言之》的传播,孩子们学唱童谣时变成借助的母语,无愧上传下袭,能够延传至今。一人巷位于城西和平桥下的花圃旁,原在南通市人民广播电台大楼下的一条小巷,因巷子实在狭窄,大家趣称它为"一人巷"。相传从前有对乡下阔佬夫妇,千里迢迢搬到这条不知名的小巷居住。老夫妻间为了点鸡毛蒜皮小事,常常吵闹数日,泼妇骂街,指桑骂槐,周围邻居送她一个"闹嘶鬼"的外号,并相继巧砌院墙,
[Abstract]:Nantong place names are interesting, rich in culture, many with digital place names, plus allusions in them, people become the topic of after-dinner chitchat.After being spread, children learn to sing nursery rhymes into their mother tongue, which can be handed down to this day.One lane is located near the flower bed under the peace bridge in the west of the city. It used to be an alley under the Nantong people's Radio Station building. Because the alley is so narrow, it is called "one Man Lane".It is rumored that once upon a time a rich couple from the countryside moved all the way to this unknown alley.In order to order trivial things, the old couple often made a noise for several days. The shrew scolded the street and scolded the locust. The neighbors gave her a nickname of "hoarseness" and built the courtyard wall one after another.
【分类号】:K92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碧波;大连地名文化刍议[J];中国地名;2000年04期
2 ;地名文化[J];中国地名;2002年03期
3 李力;地名文化现象透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何彤慧,李禄胜;宁夏地名特征与地名文化[J];宁夏社会科学;2003年04期
5 朱考金 ,陈建兵;地名文化的市场冲击[J];中国地名;2004年01期
6 叶岱夫;惠州市的地名环境与地名文化[J];岭南文史;2004年01期
7 胡阿祥;;老地名是古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与现代旅游资源——以“南京十佳老地名”为例的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李文莉;;地名词汇的历时变化及其社会动因——以涪陵地名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本刊编辑部;;奉行科学发展 繁荣地名文化[J];中国地名;2007年12期
10 谢前明;;当代地名文化发展的三大特点[J];中国地名;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沈坚;;地名语源的民族史解读——以欧洲和中国为例[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朱天顺;;从台湾地名的文化要素看两岸的密切关系[A];中华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20年论文选集[第四卷][C];2011年
3 张中波;李付娥;;地名花语——浅谈地名文化中的花卉地名[A];2008中国花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谢红生;;挖掘地名故事 弘扬地名文化[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尹钧科;;谈谈地名的有关知识和北京地名[A];北京古都历史文化讲座[C];2009年
6 陈名实;;闽南保生大帝信仰与台湾地名[A];海峡两岸之闽南文化——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惠歧;;北京寺庙与地名文化的演变[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刘向政;;神话、传说与地名文化[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许尚枢;;徐霞客笔下的浙江地名及其当代意义[A];徐霞客研究(第21辑)[C];2010年
10 孙冬虎;;北京东城区地名的历史文化价值举隅[A];《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献整理与研究》课题[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学安;老地名“非遗”保护是个好思路[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记者 齐冬;尽快启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N];济南日报;2006年
3 记者 吉颐 通讯员 莫非;济南将建地名文化遗产名录体系[N];济南日报;2006年
4 班若川;保护地名遗产: 中国在行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5 赵治国 高冉;专家呼吁保护济南地名文化遗产[N];中国社会报;2006年
6 钟鸣;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刻不容缓的行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燕志华;南京老地名列入“非遗”保护名单[N];新华日报;2006年
8 本版编辑邋殷贝 周鱼;正在消逝的珠海老地名[N];珠海特区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史维勤;留住古县名:保卫最“容易受伤”的地名[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单三娅;地名也是文化遗产 不要随意更改废止[N];光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超艺;上海市地名文化保护与地名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君;宁夏地名的语言特征与文化本源[D];北方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琥;重庆市主城区地名的语言文化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冯倩;韩国地名的文化意义考察[D];四川外语学院;2012年
4 王荣加;文化视角下的河北地名浅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忱忱;九江市地名的语言和文化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汪圆;宁夏地名的文化语言学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7 王宴婷;辽阳地名的社会语言学考察[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8 崔松松;河南政区地名文化景观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9 苏义拉斯琴;察哈尔地名文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t;试论俄语地名的功能、来源与变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718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7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