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纽约的夜与昼

发布时间:2018-04-23 20:54

  本文选题:现代主义 + 纽约 ; 参考:《读书》2010年04期


【摘要】:正向来都有两种纽约:一种是旅游手册上七天七夜开放的纽约,"长乐终未央"(the fun never sets)的纽约,那里充溢着光鲜亮丽的图片,以及琥珀色美酒中映出的美男靓女脸庞;浮光掠影地瞻仰这样的纽约,
[Abstract]:There are always two kinds of New York: new York, which opens seven days and seven nights in the guidebook, and New York, where the fun never is full of bright pictures, and the beautiful faces of men and women in amber wine; Looking at New York like this,
【分类号】:K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东;;现代主义和精神领域的建筑审美[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年03期

2 黄骊;城市的现代和后现代[J];人文地理;1999年04期

3 埃莉诺·哈特尼;杨冰莹;;网络无形[J];荣宝斋;2011年02期

4 岳红;;试论狄金森献身诗歌的独特选择[J];新西部(下半月);2007年10期

5 王雪莲;;尤海鹰:温暖的现代主义[J];安家;2005年01期

6 张弘;可持续发展观念与后现代理论思潮[J];规划师;1999年03期

7 ;背起包就走,我们一直在路上[J];旅游纵览;2009年10期

8 张莉;后现代主义价值观的非真实化取向[J];新疆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张翌;;在城市中造房子——超越形式、超越现代主义的实践[J];上海商业;2009年09期

10 ;鲜逸坊——花园洋房私房菜[J];食品与生活;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厚诚;;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骆天银;;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性的否定及其启迪[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朱向军;陈芳;;建筑教育应十分重视建筑师的职业素质培养——高职院校开办建筑设计专业的一点思考[A];中国建筑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赵凌河;;新文学现代主义理论的发展嬗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张学广;;后现代主义与生态世界观[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刘思铎;;沈阳近代本土建筑师穆继多及其多小股份有限公司[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7 王荣江;;后现代主义对待科学的策略及其危害——由索卡尔事件想到的[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8 闫文芳;;解构主义建筑与我国和谐社会相悖[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殷晓蓉;;现代期刊与国际大都市的互动关系——以美国《纽约客》为例[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明卓;;适用、经济、美观与建筑师的职能[A];我国大型建筑工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项菲菲;汤姆·梅恩只在乎建筑[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尼可莱·奥卢索夫邋李海 编译;利布斯·伍兹:一位敢于突破现实局限的建筑师[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本刊通讯员 李瑞双;庐师山庄:以现代主义的建筑形态亮相西山[N];证券日报;2005年

4 岳峰;所见非所建[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5 王兆胜;坚守与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6 陈耀成 黄灿然 译;反对后现代主义及其他[N];南方周末;2005年

7 子雨;另一种评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现任美国加州大学启科分校终身教授 张爱平;文学与科技的较量[N];解放日报;2010年

9 Philippe jousse;“我不曾设计 不能被生产的东西!”[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10 迈克·格雷姆肖(Mike Grimshaw)/文 李冬梅/编译;“软现代主义”:后理论设计者的世界[N];社会科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冬江;中国近现代室内设计风格流变[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林广;移民与纽约城市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詹树魁;符拉迪米尔·纳博科夫: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D];厦门大学;2003年

4 孔明安;仿真与技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董小玉;暮色中的寻找[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利勇;高层建筑文化特质及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7 高蓓;媒体与建筑学[D];同济大学;2006年

8 方贤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80年代小说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蔡春露;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D];厦门大学;2003年

10 郑国庆;形式、主体与现实[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曼;凯瑟琳·安·波特小说的现代主义特征[D];厦门大学;2009年

2 曹永国;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教育目的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蓝云春;《德伯家的苔丝》中的现代主义主题[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伟;现代主义设计探源[D];河北大学;2005年

5 谢登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探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曲艳丽;人生舞台的小丑——《五号屠场》的后现代主义写作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征;《小城畸人》现代主义艺术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t,

本文编号:17935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7935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b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