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地理视野下的散关
本文选题:散关 + 军事地理 ; 参考:《泰山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摘要】:散关是关中平原的西南门户,也是川陕战场上最重要的关隘。散关不仅修建时间早,延续时间长,发生在散关上的军事活动也十分频繁。了解散关的区位、地理形势和军事历史,对于进一步了解川陕军事交通,意义深远。
[Abstract]:Sangguan is the southwest gateway of Guanzhong Plai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ass on the battlefield of Sichuan and Shaanxi. Sanguan is not only built early and lasts for a long time, but also occurs in the close of the military activities are very frequent. The location, geographical situation and military history of disbanding Guan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military traffic in Sichuan and Shaanxi.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
【分类号】:K928.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红霞;;“关中八景”诗的魅力韵味[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年10期
2 蔡东洲;;民间文化与张飞形象的演变[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姚文波;;赫连勃勃墓地考[J];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4 高叶青;;关中地区古代书院概况及功能探微——以书院藏书与刻书功能为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5 吕正平;李宾;;探究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一池三山”的起源[J];广东园林;2013年06期
6 陈晓捷;;药王山摩崖造像13号龛时代考[J];敦煌研究;2014年01期
7 吕菊;;温室殿及其功用[J];兰州学刊;2006年09期
8 贺西林;;“霍去病墓”的再思考[J];美术研究;2009年03期
9 王子今;;“四皓”故事与道家的关系[J];人文杂志;2012年02期
10 张伟波;;从明清时期太白山信仰中看地方政府的作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马龙;刘临安;;重构景象空间 彰显古城雄姿——潼关故城保护规划的理念[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马龙;;景象空间的保护与重构——论潼关故城的保护规划核心理念[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3 鲁克兵;杜甫与佛教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徐涛;唐宋之际“吴家样”传承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姚文波;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大海;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郑文宏;安阳石窟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9 程旭;唐墓壁画中周边民族文化因素及其反映的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12年
10 刘晓达;秦始皇至汉武帝时代对“天下”观念的视觉艺术形塑[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薇;唐长安慈恩寺大雁塔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2 邢之美;论《白鹿原》中的原型[D];西北大学;2011年
3 张现;《全唐诗》中的山石意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欧广玮;安史之乱前后唐代曲江诗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郭瑞蕾;唐代长安佛寺与诗歌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李宗昱;唐华清宫的营建与布局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伍珊珊;华清池爱情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耀辉;山水城市格局的营造[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超;中晚唐同、华两州节度使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雷科;宋代四川商贸地理初探[D];暨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静;武关烟云漫谈[J];文博;2005年02期
2 许汝贞;;《读史方舆纪要》及中华书局校点本简论[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3 王永军,徐京会;区位的认知与评价[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年04期
4 郭树桂;现代军事地理学研究的若干问题[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0年01期
5 朱永杰;韩光辉;;太原满城时空结构研究[J];满族研究;2006年02期
6 李嘎;杜汇;;青州城历史城市地理的初步研究——以广县城与广固城为研究重心[J];管子学刊;2007年02期
7 史念海;历史时期森林变迁的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01期
8 霍岳飞;王尚义;;从汾河上游的地名透视环境变迁[J];沧桑;2006年04期
9 王逸川;;地理区位因素对于中国古都的影响——以洛阳、西安、开封为例分析[J];文教资料;2009年05期
10 尹玲玲;;明清时期三峡地区环境变动下的驿传变迁与改革——关于三峡新滩地区的滑坡地质灾害之影响的个案考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士光;;汉唐长安地区的宏观地理形势与微观地理特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2 许若平;;偃师地区为什么会成为古都所在地[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3 李令福;;西安古都的四大城址及其变迁的地理基础[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三辑)——南越国遗迹与广州历史文化名城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宝田;高松凡;苏天钧;;《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5 赵天改;;洛阳古都的城址转移及原因探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五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五届年会暨新郑古都与中原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慧芝;朱士光;;宋代太原城址的迁移及其地理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泽琼;;感受《徐霞客游记》和《水经注》[A];徐霞客在浙江·续三——徐霞客与丽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妤;王元林;;早期的四海地理观与北海、西海的地望[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汪一鸣;;西夏建都兴庆府的地理基础[A];中国古都研究(第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端中;酒泉古地名中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N];酒泉日报;2008年
2 刘国安;慈利县治的演变[N];张家界日报;2009年
3 中共云南屏边县委书记 马跃光;依托独特区位 创建一流景区[N];中国信息报;2006年
4 春晓;康百万庄园亟待开发的中原艺术奇葩[N];郑州日报;2008年
5 殷贝;关注历史也是关注未来[N];珠海特区报;2008年
6 齐阳;法文版《北京城图》[N];中国测绘报;2006年
7 通讯员 孙钢玉 YMG记者 凌云鹏;“]N夷”“e取本烤乖谀睦铮縖N];烟台日报;2010年
8 ;西部旅游名城宝鸡[N];中国旅游报;2000年
9 王树连;先秦军用地图[N];中国测绘报;2006年
10 齐阳;明代地图——《地图综要》[N];中国档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冯文勇;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姚文波;历史时期董志塬地貌演变过程及其成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5 陶卫宁;历史时期陕南汉江走廊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朱圣钟;鄂湘渝黔土家族地区历史经济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朋飞;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张侃侃;城市社区体系空间形成机制下的空间结构可获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薜平拴;陕西历史人口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10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林强;区域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滕馗;历史时期人们对熊类的认识和利用[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孙晓丹;历史时期温州城市的形成与发展[D];浙江大学;2006年
4 杨金辉;历史时期关中平原的渭水河道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毕雅静;mP、灞二水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赵天改;关中地区湖沼的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凌翠萍;徽州地区历史人口数据集成与考释[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8 秦健;创新型城区研发产业空间集聚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米晋华;历史时期阳泉盆地中心城市的转移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10 孙丕苓;1990年来商州区聚落规模扩展及其空间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027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02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