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前后清廷的中越近边“区画”及其流变
本文选题:中法战争 + 区画 ; 参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摘要】:在中法战争前后的若干年里,清廷内部在面对中越沿边由"本是一家"到"他族逼处"的情势转换下,曾经先后提出过三种"区画"近边地区的方案。从最先的"经营北圻",到随后的"分界保护",再到最后的"力争瓯脱"。清廷在不同时期对三种方案在态度上的微妙差异,反映的不只是清廷上下对当时越南问题关注倾向的转移,更是对以往"守在四夷"与"保藩固圉"认知的再审视。但是其中态度的反复曲折又预示着此种认知的转换,在背后隐伏着各种难以取舍的纠结与艰难的抉择。
[Abstract]:In the years before and after the Sino French war, the Qing court, in the face of the transition from "one family" to "the force of his family" in the face of the Sino Vietnamese border, had put forward three kinds of "district paintings" in the near border area. From the first "run North", to the subsequent "dividing and protecting", and then to the last "strive for ouu". The Qing court made three kinds of part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subtle difference in attitude reflects not only the transfer of the tendencies of concern to the Vietnamese problem at the time of the Qing Dynasty, but also a reexamination of the previous cognition of "keeping in the four Yi" and "retaining the vassal vassal". However, the repeated and tortuous attitudes of the case indic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kind of cognition, and there are a variety of difficult and difficult choice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历史系;
【分类号】:K256.2;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吴宝晓;;关于中法战争时期李鸿章违旨问题考辨[J];安徽史学;2006年03期
2 杨茂盛,郭红卫;中国近年“瓯脱”研究综述[J];社会科学辑刊;1995年02期
3 李云泉;;中法战争前的中法越南问题交涉与中越关系的变化[J];社会科学辑刊;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仁坤,刘兴华;同盟会分化与“南北议和”——评孙中山“以和平收革命之功”[J];北方论丛;2002年03期
2 邱普艳;;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与越南的对外贸易[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3 张文涛;;清代东北地区林业管理的变化及其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李志亮;;试论中法越南交涉中的文化碰撞[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李里峰;;中国近代史上的保守与激进——以汪康年为例的思想史阐释[J];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6 崔建利;王云;;《徐世昌年谱》及其编者考论[J];民国档案;2009年01期
7 张强;余世明;;试析清末民初江南地主的“租栈”经营[J];贵州文史丛刊;2010年03期
8 王慧婷;;试析中法战争中李鸿章态度转变始末[J];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03期
9 闭雄壮;;天京事变发生原因——从权力结构角度论证[J];沧桑;2012年06期
10 李重华;;川东教案的运行态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关威;;中法战争前李鸿章与宝海、脱利古谈判述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3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丁健;民初农商部研究(1912-191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明华;民国新宗教的制度化成长[D];复旦大学;2010年
6 李秀原;民国宪政体制的选择与变迁[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杨斌;明清以来川(含渝)黔交界地区插花地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志强;李鸿章对越南问题的认识与策略研究(1881-1886)[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洋;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国对华文化援助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玲玲;漠河金矿官督商办经营研究(1888-1900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熊小欣;晚清海外修学旅游政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苏彩琼;越南文字的变迁与民族意识的发展[D];暨南大学;2011年
4 解莹;晚清运用国际法维护宗藩体制的理念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吉庆;明清时期山西典当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波;晚清政府接受和运用国际法过程中的失误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童f 皓;试析中法战争之“乘胜即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姚磊;梁士诒与交通系的形成和发展(1906-1916)[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邱羽;清末户口调查述论(1906-1911)[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郑淑华;莱阳民变与官府公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关威;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几个问题辨析[J];历史档案;2001年03期
2 刘文性;“瓯脱”释[J];民族研究;1985年02期
3 张云;“瓯脱”考述[J];民族研究;1987年03期
4 何星亮;匈奴语“瓯脱”再释[J];民族研究;1988年01期
5 何星亮;匈奴语试释[J];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永行;评中法战争中的岑毓英[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2 黄振南;中法战争史研究百年回眸[J];近代史研究;2002年03期
3 ;张之洞[J];世纪行;2003年07期
4 张梅;中法战争中清政府“乘胜而收”原因新探[J];学术界;1990年04期
5 王洁军;试析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的“乘胜议和”[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3期
6 温哲君;浅述客家人在中法战争中的作用[J];惠州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7 郭卫东;《中法战争诸役考》评介[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9年01期
8 黄国安;中法战争的结局与两广地区半殖民化[J];学术论坛;1983年03期
9 何林夏;试论中法战争后的广西边务[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04期
10 郑家度;中法战争后法国金融资本对我国的侵略[J];学术论坛;198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甘铎;;中法战争以后广西边防建设与苏元春戌边军事防御体系[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关威;;中法战争前李鸿章与宝海、脱利古谈判述论[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廉世军;武建文;;一种具有故障隔离及锁定功能的微机型分界保护开关[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振南;田盛;;晚清镇南关重修探微[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刘庆;;岑毓英与中法战争北圻战局[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6 李冠杰;;苏元春移民实边及其实效[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钟文典;;近代龙州四题[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薛国安;张海明;;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的国防思想及实践[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9 钟文典;;勿忘提督军门苏元春[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史晖;;岑毓英部将李珍国与英国探险家柯乐洪的一次会见[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静 李志俭;中法战争对北海的影响(上)[N];北海日报;2010年
2 李静 李志俭;中法战争对北海的影响(中)[N];北海日报;2010年
3 李静 李志俭;中法战争对北海的影响(下)[N];北海日报;2010年
4 吴强;中法战争与云南电信的开端[N];云南日报;2003年
5 记者 吴晓鹏 区报道组 方芳;《文庄公甲申浙东海防图》新近发现[N];浙江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木容;广西英烈陈嘉扬威清末中法战争[N];南宁日报;2009年
7 荣誉学部委员 张振鹃;学术勇气漫谈[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8 夏冬波;“镇海之役”建奇勋(上)[N];巢湖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罗劲松;猜忌中 兵变了[N];广西日报;2011年
10 陈绛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清中央政府对台湾治理的深化[N];安徽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巧红;中越历代疆界变迁与中法越南勘界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陆玉芹;庚子事变中被杀五大臣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f 皓;试析中法战争之“乘胜即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郭文婷;日本在中法战争时期的动向[D];南京大学;2011年
3 刘冰;论中法战争期间参战中国陆军的革新[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张亮;中法战争期间清廷内的主战与主和之争[D];齐齐哈尔大学;2012年
5 许超;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言行探微[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伟;左宗棠与中法战争[D];安徽大学;2012年
7 何东;李鸿章与中法战争[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8 毕显忠;薛福成与中法战争中的镇海之役[D];吉林大学;2007年
9 闫斐;徐延旭与中法战争[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黎瑛;内忧外患下的创榛辟莽[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15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1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