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我国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地理教学中我国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师范大学》 2010年
地理教学中我国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研究
史红梅
【摘要】: 民以食为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类发展的悠久历史以及复杂多样的地域自然和人文环境条件,造就了丰富多彩,绚烂多姿的地域饮食文化。像我国的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汉族的大米白面,藏族的青稞糌粑,蒙古族的羊肉奶酪......比比皆是。饮食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性,丰富性,首先是地域自然环境的影响,其次是不同地域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影响。 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异是形成不同地域饮食文化的基础。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条件区域差异大:复杂多样的气候,西高东低的地势,多种多样的地形,不同的水热时空分布,造成农产品的地域差异,种类繁多,农业是人们的饮食物品来源,农业生产方式不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不同,导致饮食文化异彩纷呈。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地各民族间的生活方式不同,饮食习惯差异大:南方粮食作物主产大米,人们就爱吃大米,其中以大米饭为主。北方粮食作物主产小麦,玉米等,人们就爱吃面食,如馒头、饼、包子、饺子、油条、馄饨、麻花、面条和窝头等。而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人们则以肉、奶为主食。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和酒文化。我国各地的主要传统饮料为茶、酒,茶与酒是人们生活情调的体现。 在地理教学中,我国的饮食文化知识的学习主要是采用自然渗透的方法、多向比较的方法、以及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灿烂多姿的饮食文化,进一步激发爱国热情及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本论文从国内外研究现状入手,凭借研究的理论依据,在饮食文化形成的地域差异原因上从自然地理差异和人文地理差异两大部分来讲。在自然地理差异条件里我进一步划分:气候的差异、海陆的差异、地势地形的差异、土壤水文的差异;把人文地理差异条件划分为:东西方差异、南北方差异和民族差异。 本文得出饮食文化的地域差异主要受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影响且要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结论。找出本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工作中研究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S97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鲁,张小明,王雯,李奔;秦至南北朝时期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张中旺;中国北方饮食文化及分区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杨萍;;《林兰香》中的饮食习俗[J];长城;2009年08期
4 陈传康;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J];地理学报;1994年03期
5 陈涓;地理环境对我国饮食文化的影响[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杨丽;云南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餐饮业发展浅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2年12期
7 高曾伟;自然环境与中国饮食民俗的地域差异[J];民俗研究;1995年02期
8 赵荣光;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统与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研究20年的省悟[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9 蔡晓梅;司徒尚纪;;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质及其影响研究[J];热带地理;2008年02期
10 蔡晓梅,甘巧林,张朝枝;广州饮食文化景观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理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张艳;朱宏斌;;《齐民要术》中的胡食及其制作方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2 谈菁;;箸:见证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3 庞瑛;;从成因方面探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张中旺;中国北方饮食文化及分区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5 郁龙余;中西印审美主体构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胡一旻;;宁波传统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9年20期
7 杨晓坚;;试论白族饮食文化在现代餐饮中的开发与利用[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8 邹本涛;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J];商业研究;2004年21期
9 张科平;王婷;;上海市日本料理店经营现状调查及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9期
10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包装工程;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凤玲;;菜肴命名艺术与饮食文化[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2 孔令会;;使中国味飘向世界的若干思考[A];“科技创新与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暨2008年广东省食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平;;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疆回族饮食文化[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4 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许金根;;食文化与食品企业的品牌战略[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余伟伟;;论筷子与刀叉的比较分析对现代设计的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7年
7 赵荣光;;中国茶饮文化中的禅悟精神[A];禅茶:历史与现实[C];2009年
8 翁毅;周永章;张伟强;;旅游开发过程中人为因素对珠三角洲景观演变的影响[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士康;传统汤文化与现代技术融合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张燕;《周礼》所见王室起居职官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钟铉;中国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点[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6 马艳;中国清真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繁荣[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军军;中国低碳经济竞争力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佟银霞;吉林市城市近代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10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鹏;从文化角度谈中式菜名的英译策略[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童霏;论宋代节序诗词中的饮食文化内涵[D];江南大学;2010年
3 程程;养生食品的文化价值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5 马小川;陈设艺术在餐饮空间中主题塑造的作用和方法[D];江南大学;2010年
6 吴昊;《齐民要术》所见公元六世纪中国北方社会食事生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李娜;中国古典美学“味”范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秦翔;健康饮食生活方式影响下的烹饪家电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1年
9 何淼;新经济时代下的厨具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10 杨晓茹;饮食文化视角下《红楼梦》英译本中的菜名翻译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晓梅;仇思敏;甘巧林;;泰国饮食在广州的发展现状与市场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2 阎小培,郑莉;广州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研究[J];城市规划;1998年01期
3 玄松南,陈惠哲;中国稻文化纪行 (一)畲族稻文化[J];中国稻米;2002年05期
4 林耿;广州市社会空间景观形态演化初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5 汤茂林;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年01期
6 阎小培,周春山,冷勇,陈浩光;广州CBD的功能特征与空间结构[J];地理学报;2000年04期
7 陈传康;中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化和发展趋势[J];地理学报;1994年03期
8 王泽巍;;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分析[J];福建地理;2006年02期
9 宋卓娅;广东少数民族人口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10 后德俊;;从冰(温)酒器看楚人用冰[J];江汉考古;198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夫;李微微;;中国蜂产品饮食文化(一)[J];中国蜂业;2007年08期
2 李哲镐;韩国饮食文化的演变过程[J];中外食品;1999年04期
3 曹玲泉;简论饮食文化中的艺术创作[J];旅游科学;2000年01期
4 ;讲饮讲食:Fusion无国界饮食文化[J];科学时代;2003年01期
5 启航;;饮食变变变[J];美食;2010年05期
6 永辉;;源远流长的花卉饮食文化[J];科学之友;1994年07期
7 冼剑民;中国饮食文化的又一力作——评林乃燊教授新著《饮食志》[J];学术研究;1999年10期
8 朱国良;;羹汤拈典[J];观察与思考;1999年05期
9 郝明工;三峡饮食文化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10 张化;法国饮食文化哺育身材苗条的妇女[J];首都医药;200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德;;改革开放与陕西饮食文化[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论文集[C];2004年
2 李兆静;;我国食疗在饮食文化中的发展简史[A];中国营养学会第12届全国临床营养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9年
3 王丽敏;;浅议中医饮食文化[A];第十二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熊兴;;孔子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5 蔡晓梅;;西餐饮食文化在广州的传播与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徐颖;刘文平;;从汉画像石看汉代饮食文化的特点[A];中国汉画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7 吴艾生;郭永彬;;巴渝饮食文化与重庆经济发展[A];历史科学与城市发展——重庆城市史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韩笑;;健康也是一种文化时尚[A];2007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07年
9 萧家成;;食文化结构功能与食企业文化论[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沈士良;;食文化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郑浪 张雷;[N];九江日报;2007年
2 本刊特约撰稿 和菜头;[N];海南日报;2009年
3 ;[N];华夏时报;2001年
4 刘国栋;[N];咸阳日报;2005年
5 ;[N];吉林日报;2007年
6 黄瑾;[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7 记者 李巍;[N];河北日报;2007年
8 刘燕;[N];四川日报;2006年
9 ;[N];黄山日报;2005年
10 赵正荣;[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饮食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喇延真;清真饮食文化及其食品行业管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孙補卿;中国饮食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图拉;蒙古族传统饮食名称文化语言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5 唐艳香;饭店与上海城市生活(1843-1949)[D];复旦大学;2008年
6 林宪生;地理教学理论问题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向东;中学区域地理的主题选择、目标构建和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苏小兵;中学地理电子教学地图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谭明术;若干组合序列的矩阵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10 金尚会;中国彝族文化的民族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红梅;地理教学中我国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斌;赣州客家饮食文化的生成与创新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3 胡一旻;《宁波饮食文化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高媛;清代陕北饮食文化探微[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明丽;从《说文解字》“食”部字看中国古代饮食文化[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6 杨协姣;明代社会真实的一页[D];苏州大学;2012年
7 黄禾雨;广西大瑶山瑶族饮食文化历史形态与变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史珞;湖湘饮食文化对餐具设计的影响[D];湖南大学;2010年
9 刘鹏;中国古代食育思想述论[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韩瑞晴;具有饮食文化特色的景区餐饮建筑设计[D];中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地理教学中我国地域饮食文化差异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19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