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介《民族地理学》
本文选题:民族地理学 + 地理学研究 ; 参考:《民族研究》2012年01期
【摘要】:正民族地理学是一门跨界于民族学与地理学的边缘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民族地理学的研究空间还相当广阔。管彦波研究员多年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其新著《民族地理学》(入选《国家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即他所完成的一个总结性成果。该书创新之处,主要在以下方面:1.全面阐述民族地理学学科的地位。作者在论述民族地理学学科资料积累和发展源流的基础上,对民族地理学进行学术定位,指出民族地理学既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序列,又是民族
[Abstract]:National geography is a borderline discipline of ethnology and geography. As a new subject, the research space of national geography is quite broad. Guan Yanbo, a researcher, has been engaged in this field for many years. His new book, Ethnogeography (selected to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achievements Library), was published in April 2011 by the Social Scienc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which is a summative achievement he has completed. The book's innovations are mainly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1. The position of the subject of ethnogeography is expounded in an all-round way. On the basis of discussing the accu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geography,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national geography is not only a branch of geography, but also a national geography.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分类号】:K9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慕寒;;试论民族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3期
2 焦书乾 ,杨武;关于我国民族地理学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管彦波;;关于民族地理学学科体系建设中相关概念的辨析[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胡国贤;庄立会;刘兴勇;;民族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建设论纲[J];孝感学院学报;2010年S1期
5 罗凯;;安介生著《历史民族地理》评介[J];地理研究;2008年03期
6 郑维宽;;构建中国历史民族地理学体系的开拓之作——评安介生著《历史民族地理》[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04期
7 徐强;;论历史时期民族地理研究的学科属性[J];贵州民族研究;2008年05期
8 唐雪琼;黄和兰;;中国民族地理学的研究进展综述[J];知识经济;2009年07期
9 石川荣吉;佐佐木高明;尹绍亭;;民族地理学的学派及学说[J];世界民族;1986年05期
10 胡孝宏;;开拓“民族地理学”是我国东西两翼并展的宏观战略[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蜀华;;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中民族学与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关系的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五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吴从众;;浅谈民族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3 李孚同;;有关民族学建设的若干问题[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4 江应j;;民族学在云南[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5 秋浦;;如何看民族学面临的迫切课题[A];民族学研究第九辑[C];1990年
6 黄淑娉;;发展我国的民族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7 郑必坚;;重视民族学的调查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8 阮西湖;;关于“世界民族学”和都市人类学今后研究的几点建议[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汪宁生;;建立我国自己的民族学体系[A];民族学研究第一辑——首届全国民族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0年
10 杨X;;传统文化与民族学漫谈[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 管彦波;民族地理学:新兴边缘学科的构想[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陈建民;云南为何引来国际学术盛会[N];云南政协报;2009年
3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 袁长庚 张海洋;人类学民族学应对中国社会和谐有更大贡献[N];中国民族报;2009年
4 云南财经大学社会与经济行为研究中心教授 陈刚;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人类学民族学大有可为[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俞灵;民族学视角下的灾难报道[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记者 周文京;人类学 民族学 联合会 2008年世界大会将在我国昆明召开[N];中国民族报;2003年
7 王学萍;严谨的民族学佳作[N];中华读书报;2004年
8 记者 赵志研;中保两国学者共同探讨当代社会危机问题[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川东;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的盛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本报记者 罗霞 李沙青;研究实力雄厚 成果造福社会[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双林;晚清地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
2 胡珀;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邓白桦;纳粹德国“企业共同体”劳资关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施济普;云南山顶苔藓矮林群落生态学与生物地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2007年
5 王圣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福祉空间地理学透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韩庆喜;中国及相关海域褐虾总科系统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7 杨凤梅;西秦岭及毗领地区旅游地理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刘忠权;中国泽蛙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及种群系统地理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臣玲;丹噶尔藏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10 王红卫;银杉的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特;蒙古族大学生民族意识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谢秀眉;考据时风下的征实地理学家[D];南昌大学;2007年
3 宫雯;西方近代人地关系理论的传入和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e,
本文编号:1849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4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