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评介
本文选题:东南地区 + 历史地理 ; 参考:《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摘要】:正自隋唐以来,广大东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其在全国的区位优势日益明显。东南地区的崛起,除了人口大迁移带来的经济大发展外,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关于历史时期东南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近期出版的吴洲先生的《唐代东南的历史地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一书是作者对这一课题持久关注与深入研究的成果。该书40余万字,内容涉及唐代东南地区的地质地貌、山川形势、气候物种、政区沿革、人口分布、社会形态及经济发展等。同时对东南地区各州郡县的地理形势与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的考察,对古代典籍中涉及到的东南地区的地
[Abstract]:Since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the vast southeast region has developed rapidly, and its geographical advantage in the whole country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obvious. The rise of Southeast China is closely related to its superior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in addition to the great economic development brought by the great migration of popul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Southeast China during the historical period has always been a hot issue in academic circles. The recent publication of Mr. Wu Zhou's Historical Geography in the Southeast of Tang Dynasty (published by China Social Sciences Press in 2011) is the result of the author's sustained concern and in-depth research on this subject. The book contains more than 400,000 characters, covering geological and geomorphological features, mountain and river situation, climatic species, evolution of administrative area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soci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Tang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the geographical situ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tates, counties and counties in the southeast region are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d, and the land of the southeast region involved in the ancient classics is also studied.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分类号】:K92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2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7年02期
3 ;《秦汉历史地理与文化分区研究》出版[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王有德;再谈唐代轮台问题——兼与林必成同志商榷[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Ki-Suklee;Hae Un Rii;钟;;南朝鲜地理现状[J];人文地理;1988年02期
6 邹逸麟,张修桂;上海港的历史地理[J];自然杂志;1993年02期
7 许德庆;;近十年来国内河西地区历史地理研究概述[J];河西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刘正刚;从中原到岭南——陈代光教授的历史地理研究[J];岭南文史;2001年01期
9 蒋晓春;系统深入研究三峡地区历史地理的第一本书——评《长江三峡地区历史地理之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4期
10 ;历史地理[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8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强 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从“虔诚的时间后代”到“坚定的空间居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供稿;西南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宏伟;洞悉一座城市的血肉[N];文艺报;2008年
4 记者 梁玉雨 宋李莉;北纬30°线 雅安的魅力线?[N];雅安日报;2006年
5 徐冉;探讨我国黄河流域环境变迁的真实过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6 肖丽;石佛寺、砖塔胡同与《胡同九章》[N];光明日报;2007年
7 早报记者 石剑峰;“编《中国历史地图集》受到很大政治压力”[N];东方早报;2011年
8 徐煜;徜徉于历史与文化的长河[N];文艺报;2007年
9 吴光范;阳关道与南方丝绸之路[N];云南日报;2006年
10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图:从传统向数字化和现代化的转变[N];文汇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高凯;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D];复旦大学;2006年
2 程弘毅;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冯文勇;鄂尔多斯高原及毗邻地区历史城市地理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4 周运中;苏皖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喜乐;许昌历史地理三论[D];郑州大学;2010年
2 孔艳;明清时期湘江长沙段历史地理问题探讨[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史红帅;明清时期西安城市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高一萍;秦汉马邑历史地理若干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肖爱玲;徐州城市历史地理浅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骆一峰;古史山东郡县命名规律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欢;隋唐长安城南地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周会娟;明清时期桂林城若干历史地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顾政博;《钦定西域同文志》地名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张晓东;甘肃明清进士地理分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63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63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