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连山瑶、壮的源流、分布及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清代 + 连山 ; 参考:《暨南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清代的连山地区,位于南岭山脉之西南麓,大约包含今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全境及今连南瑶族自治县涡水河以西的地带。从唐宋到明景泰至天顺年间,来自湖南地区的瑶族及来自广西的壮族先后进入此地并定居。一方面,瑶、壮的迁徙和定居构成了清代连山地区富有族群特色的聚落地理,从而为今天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及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的区域划分提供了依据;另一方面,明天顺后连山多民族聚居情势的出现,引发了当地民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这种现象的发生,促成了朝廷在管理层面上的调适。如清代连山直隶厅这一特殊政区的建置成立,便是一例。回顾连山的民族、聚落、政区等层面的演变历程,我们会发现当地与明代以来朝廷对岭南地区的经略密切相连。围绕着连山少数民族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的讨论,应可为当前的华南民族史研究,增添一个极具参考价值的标本。
[Abstract]:The Lianshan area of the Qing Dynasty,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foot of the Nanling Mountains, contains the entire territory of the present Lianshan Zhuang Yao Autonomous County and the belt west of the Vorushui River in the present Liansh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From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to Jingtai to Tianshun, Yao nationality from Hunan and Zhuang nationality from Guangxi successively entered and settled here. On the one hand, the migration and settlement of Yao and Zhuang make up the settlement geography with ethnic characteristics in Lianshan area of Qing Dynasty, which provides a basis for the regional division of Lianshan Zhuang Yao Autonomous County and Liannan Yao Autonomous Coun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emergence of multi-ethnic settlement in Shunhou Mountain triggered the conflict and fusion between the local ethnic groups. The occurrence of this phenomenon contributed to the adjustment of the court on the management level. Such as Lianshan Zhili Hall of the Qing Dynasty,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pecial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is an example. Looking back at the evolution of Lianshan's nationality, settl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district, we can find that the local and the imperial court's classics of Lingnan area since the Ming Dynasty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discussion on the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problems of the Lianshan ethnic minorities sh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specimen for the present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South China nationality.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K928.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清;蔡美谈;;“杉都”——连南瑶族自治县[J];中国民族;1984年06期
2 班锦源 ,赵永梅;《连南瑶族自治县志》出版发行[J];广东史志;1996年04期
3 蔡少玲;读《连南瑶族自治县县志·民族篇》有感[J];广东史志;1998年03期
4 姜永兴;连南瑶族自治县旅游开发整体策划[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5 林伦伦;陈亚静;;粤北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四村瑶民语言生活状况调查[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0期
6 庄初升;岳嫣嫣;;连南瑶族自治县石蛤塘村的语言生活[J];文化遗产;2011年02期
7 谢永雄;;“讴莎腰”和“格洛堂”[J];音乐爱好者;1983年03期
8 罗能辉;;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的瑶山情结[J];人民之声;2000年06期
9 闻雨亭;瑶山的“水电县长[J];中国民族;2003年03期
10 单纬东;;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战略联盟与网络构建——以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为例[J];人文地理;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传棋;;如何重建台湾境内的小区域历史地理[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张佳生;;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研究[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徐黎丽;陈建军;;论风俗习惯与民族关系的互动影响[A];第七次全国民族理论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徐黎丽;;接触与非接触——影响民族关系的变量分析[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5 赵健君;;论中国民族关系基础理论发展创新[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6 杨嘉铭;;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民族关系与政治稳定调查研究[A];“西藏和其他藏区现代化道路选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杨圣敏;;历史上民族关系中的几个问题[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5集)[C];2009年
8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高芳;董西彩;李媛;陈怀川;;乌鲁木齐市民族关系现状调查与研究[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白振声;;论文化与民族关系[A];民族学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民族学学会第六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方日报记者 张学斌 实习生 潘丽娜 何瑶瑶;挽起裤腿和村民下田劳动[N];南方日报;2013年
2 早报记者 石剑峰;“中国教育缺乏历史地理基本知识”[N];东方早报;2012年
3 毛曦 于双远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从历史地理看自然环境的变化[N];文汇报;2003年
5 朱宪民 宋汉晓;用影像刻录瑶山文化[N];人民日报;2008年
6 毛怡;重建过去的地理[N];光明日报;2014年
7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民族研究中心 马强;宗教宽容方能保证民族关系和谐[N];中国民族报;2013年
8 明浩;民族关系中值得关注的“过滤”现象[N];中国民族报;2013年
9 记者 吴艳;国内外学者研讨世界民族关系与发展趋势[N];中国民族报;2013年
10 何龙群;民族关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浅议(上)[N];中国民族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艳玲;当前新疆北疆基层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宋鑫华;民族关系协调发展与政治稳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蒋立松;中国西南地区民族关系基础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4 路宪民;社会文化变迁中的西部民族关系[D];兰州大学;2008年
5 周竞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刘智文;东疆民族关系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瑶瑶;青海海西州汉族移民文化变迁及民族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李洁;变迁、互动与交融[D];兰州大学;2009年
9 郑炜;北宋民族关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冯霞;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汉族移民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嘉伟;清代连山瑶、壮的源流、分布及相关历史地理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7年
2 江洁祯;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瑶区中学历史教学研究[D];广州大学;2014年
3 王伟斌;明清浙江天主教史编年考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马相金;历史地理视角下的中国酒业经济及酒文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会娟;明清时期桂林城若干历史地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翟娜;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权益分配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7 李杰;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D];郑州大学;2009年
8 韩丽梅;地志《齐乘》述论[D];四川大学;2006年
9 王晔;论城市化进程中喀什市的民族关系[D];新疆大学;2008年
10 郎雪霞;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族关系现状及发展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3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63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