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给高原母亲河的颂歌——读《澜沧江怒江传》
本文选题:澜沧江 + 母亲河 ; 参考:《中国出版》2004年11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分类号】:K928.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小明;怒江岩画与原始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1988年04期
2 甘德怀;怒江天险两名桥[J];今日民族;1994年07期
3 廖成张;怒江科技事业在前进[J];云南科技管理;1994年05期
4 李茂泉;充满希望的怒江林业[J];林业调查规划;1994年04期
5 张惠君;怒江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贫困问题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1997年03期
6 朱运宽;怒江有个“澡堂会”[J];民族艺术;1998年04期
7 肖迎;清末夏瑚对怒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营思想[J];思想战线;1998年11期
8 汉永生,尹善龙;高黎贡山,你要大声为国家交通部作证![J];民族团结;1998年01期
9 欧志明;怒江五十年:乘风破浪跨世纪[J];创造;1999年10期
10 肖志杰;风情怒江[J];旅游;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道生;;略述怒江各族民众对抗战的支援[A];抗日战争史及史料研究(一)——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2 李道生;;浅谈怒江近现代民族史料研究的时代效应[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阚荣举;韩源;;云南地学断面[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4 李秋生;王建平;;西藏东部丁青——怒江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A];蛇绿岩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5 刘增乾;;从地质新资料试论冈瓦纳北界及青藏高原地区特提斯的演变[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6 廖国兴;;西藏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线东段地质特征[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7 张勤文;艾长兴;李泰钊;余希静;;三江中段沟—弧—盆构造体系发育史[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8 陈炳蔚;;昌都地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地槽发展的若干问题[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9 潘桂棠;郑海翔;徐跃荣;王培生;焦淑沛;;初论班公湖—怒江结合带[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2)——“三江”构造地质[C];1982年
10 郑海翔;潘桂棠;徐跃荣;王培生;;怒江构造带超基性岩新知——一个完整的蛇绿岩套的确定[A];青藏高原地质文集(13)——“三江”岩石[C];198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念高;水电前期工作当抓紧[N];中国电力报;2000年
2 李顺兰;净化美化怒江[N];中国环境报;2000年
3 记者 娄忆波;云南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扩容[N];中国环境报;2000年
4 刘宝良;自助游大理·怒江大峡谷[N];中国旅游报;2000年
5 伍皓;怒江大峡谷推出精品旅游线路[N];中国绿色时报;2000年
6 郭海涌 何东学 谭建军;特殊的捐款[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范伟国、李德金;云南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N];人民日报;2000年
8 郭明轩;独龙族[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9 记者 范伟国、李德金;云南着力落实民族政策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10 记者 陈树德;怒江自然保护区“急需保护”[N];人民政协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肖润;西藏改则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年
2 贺传松;用远震接收函数研究滇西地区的深部结构[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3年
3 江元生;西藏冈底斯中段措勤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D];成都理工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松莲;塔拉生态适应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0年
2 贺晶;山茶属红山茶组植物RAPD分类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3 周浩;民国时期云南省怒江边四区设治局初探[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4 冯涛;西藏左贡县怒江大桥桥台稳定性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5 谢国刚;西藏冈底斯—拉萨陆块中部构造格局及地质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04年
6 赵君;论民间环保组织的法律规制[D];河海大学;2005年
7 艾洁;社会事件中环境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资本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8 张海馨;环境非政府组织(NGO)与新闻舆论监督[D];河北大学;2006年
9 郑海涛;怒江中上游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10 杨颖;中国洝科,
本文编号:18643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864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