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乡村社区地理学研究概述
本文选题:中国乡村社区 + 乡村地理学 ; 参考:《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摘要】:乡村社区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地理学研究乡村社区主要从区域和综合的角度,以乡村社区人地关系为研究核心,侧重分析乡村社区发展的时空规律。认为乡村社区是指一定乡村地域上具有相对稳定和完整的结构、功能、动态演化特征以及一定认同感的社会空间,是乡村社会的基本构成单元和空间缩影。国内地理学界对乡村社区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有:乡村社区空间要素和空间结构;都市村庄、乡村生态学、乡村社区更新及其机制、乡村社区规划等。
[Abstract]:Rural commun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rural geography research. The study of rural communities in geography is mainly from the angle of region and synthesis, ta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land in rural communities as the core of the study, focusing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pace-time law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communities. Rural community refers to the social space with relatively stable and complete structure, function, dynamic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ertain identity in a certain rural area. It is the basic composing unit and space epitome of rural society. The emphases of the research on rural communities in the field of geography in China are as follows: spatial elements and spatial structure of rural communities, urban villages, rural ecology, rural community renewal and its mechanism, rural community planning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国土资源分局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0471037)。
【分类号】:K92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年09期
2 冯健,张小林;苏南小城镇发展与现代乡村社区变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3期
3 刘慧;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及评估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1997年02期
4 苗长虹;乡村工业化对中国乡村城市转型的影响[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5 吴晓;“城中村”现状调查与整合——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规划师;2004年05期
6 薛德升,曹丰林;中国社区规划研究初探[J];规划师;2004年05期
7 李晴,郑耀星;试论社区研究在社会地理学中的基础地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8 丁志铭;农村社区空间变迁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宋金平,谭勇剑,李利锋;中国农村社区演化的型式及动力机制[J];人文地理;1999年03期
10 姜爱萍;苏南乡村社会生活空间特点及机制分析[J];人文地理;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谦;吴昊潼;;广州城中村改造的问题和改造可行性模式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3期
2 赖旭东,储金龙;人口老龄化趋势与社区建设[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3 唐忠新;社区建设:中国城市社会转型的必然选择[J];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01期
4 刘潜;我国农村社区发展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展更豪,高学民,李莹;对我国城市社区全民健身管理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王福定;城中村改造对策探讨[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喻燕;刘定惠;胡高原;;“城中村”改造支撑体系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6年06期
8 王崇举;杨萍;郑志国;董琳;;区域协调发展与政府的社会服务功能[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2期
9 邱元华,陈建中;苏州市城乡结合部的“无地队”改造[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10 罗彦,周春山;中国城乡边缘区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双;祝玮;;城中村土地问题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石毅;;“大都市研究——社会、人口、文化”专题综述[A];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庆祝阮西湖教授从事学术研究50年暨都市人类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王发坤;孟清萍;张蓉蓉;;以新型职业化社会工作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发展[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张亚平;左玉辉;;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胡贤辉;;农户尺度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变化驱动机制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轩明飞;;“城市边缘区”:中国城市化的软肋[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虞志淳;刘加平;;陕西关中农村生态聚落研究[A];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研究进展——2007全国建筑环境与建筑节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滨谊;陈威;;中国乡村景观园林初探[A];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论文专辑[C];2001年
9 汤澍;周章;;试论花卉旅游开发与乡村旅游影响[A];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卓勇良;吴可人;;关于优化浙江省农居分布的分析与对策[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力;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葛震远;自然资源强力开发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 田光进;基于遥感与GIS的9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点用地时空特征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4 张三;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社区管理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曹子玮;樊援的绳索[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王静慧;县域生态农业产业化理论与典型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7 张俊芳;中国城市社区空间组织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尚爱军;陕北长城沿线风沙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赵之枫;城市化加速时期村庄集聚及规划建设研究[D];清华大学;2001年
10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姬敏;农村社区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李文军;贵州省县域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红艳;乡村旅游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1年
4 张梅;苏南三市城市文明社区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5 黄金富;县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重庆市石柱县为例[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曲寿巍;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7 梁保平;生态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以延安市宝塔区为例[D];西北大学;2001年
8 郑照宁;县域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9 徐瑶;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经济类型划分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鸿;促进高新区发展的社会控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莉;“都市里的乡村”现象评析──兼论乡村─城市转型期的矛盾与协调发展[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5期
2 冯健,刘玉,张小林;转型期间集镇发展机制及其对集镇规划的启示──以江苏省若干典型集镇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汇刊;1999年03期
3 刘彦随,鲁奇;苏南现代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及对策[J];地理科学进展;1998年02期
4 冯健,刘玉;对农业专业化生产的思索——以沛县鹿湾乡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5 冯健;对可持续发展与城乡发展的理性思考[J];人文地理;1999年03期
6 刘传祥,承继成,李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年02期
7 牛文元;中国农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1996年04期
8 苗长虹;我国城乡工业联系及协调发展研究[J];地理研究;1997年02期
9 敬东;“城市里的乡村”研究报告——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中心区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对策[J];城市规划;1999年09期
10 杜杰;都市里村庄的世纪抉择——关于深圳市罗湖区原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调查报告[J];城市规划;199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先文;;“城中村”的亚文化性探讨[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1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潮;诗歌与文化区域——对诗歌的文化学考察之一[J];当代文坛;1991年06期
2 仝晰纲;春秋战国时期乡村社区的变异及其社会职能[J];文史哲;1999年04期
3 郭宝平;中国乡村自治的历史考察[J];唯实;2000年01期
4 何峰,阿巴拜克;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整合[J];新疆艺术(汉文版);2000年02期
5 谢小平;隋唐:城市咋防盗[J];社区;2001年01期
6 于咏华,刘桂兰;乡村社区管理与农村稳定[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7 王亚南;民族文化生态村:探索乡村社区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路[J];中国民族;2002年05期
8 孙庆忠;今日南景[J];读书;2003年01期
9 杜香芹,王先明;乡绅与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20世纪三、四十年代闽中乡村权力的重构[J];中国农史;2004年03期
10 陈晓华,华波,周显祥,张婷;中国乡村社区地理学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应国良;;政府介入村政管理的行为合理性分析[A];公共管理研究(1)“公共管理研究与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许兆昌;;孔子思想的批判精神与当代儒学价值的重建[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张正兰;;政府社会管理:问题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4 罗玉t,
本文编号:19004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900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