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我的故事
本文选题:卢湾区 + 磁悬浮列车 ; 参考:《地图》2004年02期
【摘要】:正 我是徽州人,徽州人有句 谚语:“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十二三 岁,往外一丢”。新 中国成立前我就是 这样从徽州走进上 海,先在卢湾区徐 家汇路同丰里20号 一家小袜厂当学 徒。当时徐家汇路 在卢湾区地图上是 一条分界线,路北 为旧时法租界,路 南为中国地界。路南边的住房一般为木板
[Abstract]:I am a native of Huizhou. There is a saying in Huizhou: "I was born in Huizhou at the age of twelve or three." Before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I went from Huizhou to Shanghai and studied in a small socks factory at 20 Tong Feng Li, Xujia Huilu, Luwan District. At that time, Xujiahui Road was a demarcation line on the map of Luwan. The houses on the south side of the road are usually wooden
【分类号】:K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晓勤,陈安生,万国庆;徽文化的构成与发展[J];安徽建筑;2001年03期
2 周晓光;南宋徽州人文环境变迁与新安理学的形成[J];江淮论坛;2003年06期
3 许若齐;;徽州旧事[J];美文(上半月);2007年07期
4 庄华峰;明清徽州书院考述[J];江淮论坛;1993年03期
5 梁茵;徽州古城歙县[J];中国外资;1996年12期
6 包正军;故乡的底片[J];时代潮;1996年03期
7 韩再芬;我和《徽州女人》[J];剧本;1999年08期
8 李祥林;弱者·女人·历史——也谈《徽州女人》[J];戏剧文学;2000年09期
9 居辛;古歙木雕[J];上海工艺美术;2001年03期
10 周春阳;走出传统之门[J];文化时空;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逸波;;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研究——上海市卢湾区推进区域化党建的探索和思考[A];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党建研讨会论文选编(下册)[C];2011年
2 蒲霞;;徽州旧志与徽州孝文化[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3 戴学文;;清代徽州房地契的对价记录及其探讨[A];中国钱币论文集第四辑[C];2002年
4 卞利;;清代中期棚民对徽州山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的影响[A];中国生物学史暨农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杜诚;;复刊词[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胡蒙达;王庆国;贾坚;;上海卢湾区55号地块开发与地铁车站及隧道共建的研究与实践[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姚存山;;徽州风俗形成的原因[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杭州徽州学研究会贺电[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孟庆惠;;徽州民间歌谣中的妇女形象[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孙树霖;;安徽省徽州学学会十八年工作情况报告[A];安徽省徽学学会第二届理事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弘扬卢湾文化 打造精品城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记者 冯源;上海卢湾区:媒体批评件件有回音[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3 邓海建;善款吃不得,公款不怕吃?[N];广州日报;2011年
4 李艳艳;卢湾区馆突出个性馆藏[N];中国档案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谢军;自我管理 自我教育[N];光明日报;2001年
6 记者 郭易楠;卢湾区成立信息技术协会[N];上海科技报;2010年
7 周劲草;上海卢湾区建造全方位社区“助老关怀体系”[N];中国老年报;2004年
8 中央新闻单位采访团记者 厉正宏 严冰 陈爱海;卢湾区:三会三权得民心[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9 本报记者 吕网大 包蹇;公约虽小作用大[N];人民日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马美菱;从细微处做起 共筑道德大厦[N];文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周晓光;徽州传统学术文化地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宋长琨;家庭背景与明代徽州双籍进士的地位升迁[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赵峗;苏皖地区土地利用及其驱动力机制(1500~1937)[D];复旦大学;2005年
5 郑小娟;徽州典商在明清徽商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周春发;旅游场域中的乡村社会变迁[D];上海大学;2009年
7 杨光道;油茶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机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椺;徽州传统聚落生成环境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9 范伟军;黄生及其《杜诗说》研究[D];安徽大学;2006年
10 何建木;商人、商业与区域社会变迁[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海燕;徽州农村社区教育与教育价值观研究——以安徽省绩溪县井村、汪村为例[D];安徽大学;2003年
2 梅立乔;明清徽州城镇初探[D];安徽大学;2003年
3 刘道胜;徽州旧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4 崔琳;徐家汇核心区步行交通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5 邱彬;徐家汇公园的文化内涵建设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顾大治;可持续发展观下徽州传统民居技术语言更新的整体思考[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7 朱琳;明清徽州婚姻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8 钱佳宇;上海市小学自然课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9 沈斌;卢湾区7-14岁青少年视力不良屈光状态和相关因素调查[D];复旦大学;2010年
10 齐琨;徽州乡村祠堂礼俗音乐——古筑村和彭龙村的个案调查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年
,本文编号:1908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908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