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人文地理论文 >

城市史研究的范围与方法——试论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及城市史学之关系

发布时间:2018-05-20 19:20

  本文选题:历史地理学 + 古都学 ; 参考:《史林》2009年04期


【摘要】: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及城市史学20世纪以来在中国相继兴起,并在城市史研究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一方面,三个学科关于城市史研究的范围存在差异,研究的理论方法各具学科特点;另一方面,三个学科多有相通之处,相互关系极为密切。历史地理学与城市史学之间的交叉研究领域为城市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学与古都学之间的共同研究领域为都城历史地理,城市史学与古都学之间的共同研究内容为都城史,而三个学科共同形成的交叉研究领域为都城历史地理。弄清历史地理学、古都学及城市史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于各自学科的健康发展和城市史研究的整体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Abstract]:Historical geography, ancient capital science and urban historiography have emerged in China since the 20th century, and have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study of urban history. On the one hand,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the scope of the study of urban history among the three disciplines, and the theories and methods of the study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ree disciplines have much in common and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ach other. The cross-research field between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urban historiography is urban historical geography, the common research field between historical geography and ancient capital is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capital, and the common research content between urban historiography and ancient capital is the history of capital. And the cross-research field formed by the three disciplines is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the capital cit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s and connections among historical geography, ancient capital and urban historiography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ir respective disciplines and the overall advancement of the study of urban history.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长江流域城市起源与早期发展的历史地理学研究”[项目号06BZS02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政惠;历史城市学的崛起——当代中国史学趋势之二[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2 陈桥驿;中国的古都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3 徐卫民;史念海先生与中国古都学[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4 皮明庥;;城市史研究略论[J];历史研究;1992年03期

5 葛剑雄,华林甫;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地理研究[J];历史研究;2002年03期

6 熊月之;张生;;中国城市史研究综述(1986-2006)[J];史林;2008年01期

7 姜們;美国城市史学中的人文生态学理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1年02期

8 毛曦;;城市史学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6年02期

9 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一)[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10 史念海;中国古都概说(六)[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开队;;现代历史地理学对当前淮河流域史研究的启示[J];安徽史学;2011年05期

2 王爱华;彭恩;;赤水河流域地理环境与文化共生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1期

3 吴立;王心源;阮铮铮;吴学泽;;汉代以后巢湖流域文化衰落的环境考古学观察[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熊建林;;“假维新中的真改革”——浅观清末新政与中国城市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杨艳军;;清代省会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以南京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6 胡家保;;中国古代城市火灾案情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7 龚文如;;明代弘治年间河南水灾探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8 高健;;政治军事权力的主要空间表现形式——论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9 王建华;;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米卓调水河道工程构想[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陈喜波,颜廷真,韩光辉;论清代长城沿线外侧城镇的兴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超;张靖华;;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历史城镇及其价值评估和比较[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伍国正;;古城形态及其文化景观研究的意义与综合性特征——永州古城形态演变及其历史文化景观研究[A];《营造》第五辑——第五届中国建筑史学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上)[C];2010年

3 吴启琳;;明成化、弘治时期的地方豪强与地方社会——以《皇明条法事类纂》为核心的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4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青年科学家创新与社会条件支持系统”课题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丁海斌;陈凡;;论清代科举与“官科技”[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王一帆;孔云峰;姚俊刚;;河南省清代1809-1819、1836-1881年两时段县级赋税GIS[A];第四届海峡两岸GIS发展研讨会暨中国GIS协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许成;贺吉德;;关于中国古都学研究对象之浅见——兼与朱启銮、夏万年先生商榷[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8 薛正昌;;明代西北边备与宁夏镇军事地理位置[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9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司徒尚纪;许桂灵;;古都的历史地理研究刍议——以广州古都为例[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3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忠忠;基于气候适应性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陈应成;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边疆治理理论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程森;明清民国时期直豫晋鲁交界地区地域互动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冯玉新;界域变动与地方社会[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孟万忠;历史时期汾河中游河湖变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扬;青城本色:呼和浩特宗教和谐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管宏平;常德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年)[D];湘潭大学;2010年

2 焦徽;衡阳城市现代化进程研究(1840-1949)[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杨旭辉;秦都移异与秦的崛起和统一[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曾祥祯;抗战时期泰和市政建设与管理研究(1939-1944)[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叶东;九江口岸贸易及其对城市近代化的影响[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6 谢嘉;中国文人园林中的隐逸文化特征及其对造园实践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秀荣;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朱晓艳;明代两京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厉复超;隋唐时期淫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尚晶;济南泉水聚落形态特征的保护与更新[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仁之;北京都市v|展过程中的水源UO楲[J];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1955年01期

2 邓辉;燕北地区两种对立青铜文化的自然环境透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刍议[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2年01期

4 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9年01期

5 刘玉;;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若干区域特性与矛盾差异[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2期

6 熊月之;张园晚清上海一个公共空间研究[J];档案与史学;1996年06期

7 侯仁之;北京海淀附近的地形水道与聚落——首都都市计划中新定文化教育区的地理条件和它的发展过程[J];地理学报;1951年Z1期

8 徐近之;黄淮平原气候历史记载的初步整理[J];地理学报;1955年02期

9 黄盛璋;川陕交通的历史发展[J];地理学报;1957年04期

10 黄盛璋;西安城市发展中的给水问题以及今后水源的利用与开发[J];地理学报;195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尹钧科;;中国古代都城制度及其在古都学研究中的地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一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1993年

2 史念海;;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开幕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三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1995年

3 朱士光;;初论我国古代都城礼制建筑的演变及其与儒学之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四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开队;王继东;;2006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简述[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2 朱立巍,马耀峰;地学新技术在历史地理学中的应用探讨[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卞孝萱;《中国历史地理文献概论》序[J];晋阳学刊;1985年02期

4 Hans-Jurgen Nitz,姜道章;1952-1992年德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01期

5 黄新亚;;各辟蹊径,同气相求 读近年出版的几部历史地理学专著[J];读书;1984年01期

6 刘正刚;陈代光对历史地理学建设的贡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01期

7 徐征;;侯仁之的历史地理学情结[J];纵横;2007年05期

8 郑威;;“2008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江汉考古;2008年04期

9 史念海;班固对于历史地理学的创建性贡献[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9年03期

10 朱士光;关于当前加强历史地理学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炳均;刘敬坤;;关于我国历代建都与文化史发展的关系及建都特点的初步研究(纲要)[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1984年

2 毛曦;;全球史观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研究范围的拓展[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3 朱士光;;简论历史地理学对推进我国古代都城与城市研究的意义和作用[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姜红浩;张宏;佘国荣;张敬文;张丁;;1950~2007年中国深部真菌病历史地理学研究[A];2009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阙维民;;历史地理学科有理论吗?——A·贝克《地理学与历史学——跨越楚河汉界》译感[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李宝田;高松凡;苏天钧;;《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制中的几个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五、六合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五、六届年会论文集[C];1987年

7 张位正;;谈谈古都研究为现实服务的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九辑)——中国古都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1年

8 史明正;;美国学者对中国近、现代城市史的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9 朱士光;;长安与北京——中国两座最重要的古都的比较研究[A];中国古都研究(第八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八届年会论文集[C];1990年

10 汪庆正;;中国钱币研究的现状及其展望[A];中国钱币论文集[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邹逸麟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并非仅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所所长 葛剑雄教授;历史地理学为经济做些什么[N];经济日报;2001年

3 本报记者;山西古都学会昨正式成立[N];山西日报;2003年

4 侯甬坚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历史地理学的由来及其延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记者 郭晓东;安阳市古都学会 举办邺文化研讨会[N];安阳日报;2010年

6 刘晓嘉;中国历史地理的另种解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7 安大钧 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 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会长;谈谈大同的中国大古都地位[N];大同日报;2010年

8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文献具有世界性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7年

9 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侯甬坚;历史地理学:拓展新的分支学科[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侯林莉;一部精光内蕴的厚重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开队;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公元8世纪~1949年)[D];暨南大学;2009年

2 于风军;符号、景观与空间结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祖群;清代以来咸阳村落的分布变化和社会之考察[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郗志群;杨守敬学术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邹华清;杨守敬学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任云英;近代西安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1840-1949)[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强;唐宋时期中国西部地理认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张小坡;清代江南公共教育资源筹措配置的历史地理学分析(1644-1911年)[D];复旦大学;2008年

9 吴朋飞;山西汾涑流域历史水文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大海;政区变动与地方社会构建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慈平;元代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冯瑞;北宋历史地理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沈波;明代地理学与历史地理学[D];西北大学;2011年

4 苗峰;明清黄河流域元宵灯俗的历史地理学考察[D];暨南大学;2010年

5 齐晓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地理知识的研究与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杰;道口镇兴衰的历史地理考[D];郑州大学;2009年

7 汪晓鹏;《东京梦华录》的历史地理史料价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尹燕;《禹贡》半月刊的学术世界[D];山东大学;2008年

9 张干;陈诚西使路线东段相关历史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卞建宁;区域建筑文化的历史地理学思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5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915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0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