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患与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变迁研究——以河南汜水县城为研究对象
本文选题:黄河 + 虎牢关城 ; 参考:《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摘要】:黄河流域是古代中国河患较为频繁的地区,由于黄河水患的加剧,致使这一地区古代城市的面貌、前途和命运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河南汜水镇的前身是著名的虎牢关城,由于黄河的南移,位于大O>山顶的虎牢关城被黄河所侧蚀,使虎牢关城不得不迁徙至今汜水镇一带。由于新的汜水县城濒临汜水,黄汜水患常常冲入新城,使汜水县城的水患延续了600年之久。历史上汜水镇曾与河阴、荥阳、成皋等城并列,俱为县城,但由于水患的危害,汜水由县而镇,地位不断下降。汜水县城的衰落说明城市周围生态环境的优劣是决定城市兴亡盛衰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生态环境和地理条件的恶化使得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失去了必要的条件和基础,因而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明清以来黄河流域古代城市的衰落和城市地位的不断下降,由汜水镇的变迁可见一斑。
[Abstract]:The Yellow River Basin is an area with frequent river infestation in ancient China. Due to the aggrav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flood, the appearance, future and destiny of ancient cities in this area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The predecessor of this town is the famous city of Huqaoguan. Due to the southward move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the city of Huqaoguan, which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Great O > Peak, has been sidelined by the Yellow River, which has forced the city of Huqingguan to migrate to this day. Because the new water county is on the edge of the water, the yellow flood often rushed into the new town, which lasted 600 years. In history, the town of Shuishui was juxtaposed with the cities of Heyin, Xingyang and Chenggao, all of which were county towns, but because of the hazards of flood, the status of the water came down from county to town. The decline of Sishui county shows that the quality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round the cit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city. Due to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the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have lost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and foundation, so it is inevitable to decline. The decline of ancient cities and the declining status of cities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an be seen from the vicissitude of the town.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基金】: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基金项目
【分类号】:K928.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有忠;历史上的新旧虎牢关[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海帆;;宕昌的凤鸟信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刘洪强;;“东吴弄珠客”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5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7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9 王柯;《三国志》语词考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何琳仪;新蔡竹简选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宏杰;;北魏皇宗学与四门小学略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宏杰;;金代“六学”考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郭正堂;侯甬坚;;第1章 黄土高原全新世以来自然环境变化概况[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5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姚乐;;关于汉盐渎县的几个问题[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韩凤冉;;《水经注校证》淮水篇纠误[A];汉唐社会经济与海盐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任桂园;;为盐而战的廪君、盘瓠后裔与三峡井盐业[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三辑)[C];2008年
9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10 尹钧科;;永定河流域的古都城、古城堡文化[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科;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D];兰州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9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姜宁;《春秋》义疏学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铁丽;先秦时期黄河水患述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靖;西汉昭宣时期乐府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何丽;两宋的僧诗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明全;鲍参军诗歌创获论[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逸麟;论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地关系的历史过程及今后发展[J];学术月刊;2003年06期
2 陈隆文;;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气候变迁[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王恩涌;“人地关系”的思想从“环境决定论”到“和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1期
4 刘加林,王爱民,缪磊磊,刘宇;人地关系的历史探源[J];西北史地;1999年02期
5 葛绪广;;基于地理学的人地关系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6 马洪元;;试论民俗演化与人地关系发展的内在联系[J];人文地理;1992年01期
7 方修琦;论人地关系的主要特征[J];人文地理;1999年02期
8 任启平,陈才;东北地区人地关系百年变迁研究——人口、城市与交通发展[J];人文地理;2004年05期
9 陈隆文;;水患与西江流域古代城市——以梧州城址选择为对象的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宋豫秦;考古学与人地关系研究[J];中原文物;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万铨;;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在黄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地位和作用[A];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1999年
2 李玉洁;;黄河流域农耕文化述论[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3 喻权刚;郑新民;马安利;穆胜国;董亚维;;“3S”集成技术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应用探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协二○○三年学术年会农林水论文精选[C];2003年
4 王清连;张金宝;鲁玉贞;胡根海;李成奇;张志勇;付远志;;双价转基因抗虫棉新品种百棉1号[A];中国棉花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王会肖;蔡燕;;黄河流域干湿状况变化特征[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童国庆;孙丽娟;;澳洲水权状况对黄河水资源管理的启迪[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7 杨爱民;王浩;周祖昊;严登华;;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其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A];中国水土保持探索与实践——小流域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刘吉峰;刘萍;范昊;;黄河流域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研究[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杨特群;饶素秋;陈冬伶;;1951年以来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点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变化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闫虹宇;;制定《黄河法》的必要性及立法构想[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 王守信;树立黄河渔业资源保护整体性理念[N];中国渔业报;2007年
2 苏万明;海关架设黄河流域物流“高速路”[N];现代物流报;2006年
3 汪时锋;黄河流域最大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 电力集团加紧青海能源投资[N];第一财经日报;2009年
4 王建忠邋通讯员 周爱春;上下联动力保黄河安全度汛[N];中国气象报;2007年
5 记者 项晓光;2007年黄河十大新闻评选揭晓[N];黄河报;2008年
6 郭国平;转基因抗虫棉银棉8号[N];河南科技报;2008年
7 张军;黄河流域矿产开发市场将开放[N];中国矿业报;2000年
8 王建忠;黄河流域气象中心在郑州成立[N];中国气象报;2006年
9 记者 徐清华;黄河流域八省(区)座谈南水北调西线调水[N];黄河报;2006年
10 记者 王静琳;全球水伙伴关注黄河流域水法规建设[N];黄河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西南大学;2010年
2 靳雪;水权银行的建设与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杨永坤;黄河流域农业立体污染综合防治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汤卓炜;中国东北地区西南部旧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人地关系发展阶段的量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赵奎涛;明末清初以来大凌河流域人地关系与生态环境演变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7 刘祥学;壮族地区人地关系过程中的环境适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丽霞;温州人地关系研究:960-1840[D];浙江大学;2005年
10 李敏纳;黄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刚;人地关系与清代直隶农村民生状况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杨萍;和谐社会视阈下人地关系伦理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黄琳;人类文明演进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4 段磊;黄河流域陕西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其解析[D];长安大学;2004年
5 魏华杰;广西人地关系现状、趋势与优化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岩;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7 罗峰;农地制度约束下的人地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丽歌;宋代福建与两广地区人地关系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张循;周秦间孔门私学组织的成立及其在黄河流域的迁变[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包广静;基于人地关系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335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renwendili/1933510.html